[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吸能锚杆索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68114.5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7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吸能锚杆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杆索,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吸能锚杆索,属于土木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深井开采是我国煤矿井工开采面临的重大技术课题之一。随着社会对煤炭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开采能力不断提高,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是井工开采的必然趋势。我国煤矿正以每年8~12m的速度向深部延深。深井开采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特点,其中,岩层发生变化,软岩增加,压力增大,巷道位移量增大,冲击地压发生频率增加,巷道维护困难。深井巷道维护已经成为深部开采的重大难题。公告号为CN103016035A,名称为“一种煤矿用让位缓冲吸能防冲锚杆索”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能够快速实现大幅度压缩变形让位,有效降低冲击能的锚杆,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吸能防冲锚杆中的让位缓冲吸能装置抗冲击能力差,导致巷道围岩变形量大,且在巷道围岩发生危险时,无法预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预应力吸能锚杆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吸能锚杆索包括预紧螺母、托盘、垫板、止浆塞、螺纹钢锚杆、连接套管、钢绞线锚索和锚索帽,所述止浆塞、垫板和托盘依次套装在螺纹钢锚杆的杆体首端,并通过预紧螺母紧固,所述钢绞线锚索的首端通过连接套管与螺纹钢锚杆的尾端连接,锚索帽设置在钢绞线锚索的末端,所述预应力吸能锚杆索还包括吸能装置,吸能装置设置在垫板和托盘之间,所述吸能装置包括第一拱形吸能盘、第二拱形吸能盘、主弹簧、多个第一辅助弹簧、多个第二辅助弹簧和多个吸能报警组件,主弹簧套装在垫板和托盘之间的螺纹钢锚杆上,第一拱形吸能盘和第二拱形吸能盘将主弹簧扣合在拱形腔体内,垫板和第一拱形吸能盘的外沿之间均布设有多个第一辅助弹簧,多个第二辅助弹簧和多个吸能报警组件交错设置在托盘和第二拱形吸能盘之间。
所述第一辅助弹簧的数量为四个,第二辅助弹簧和吸能报警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
所述第一拱形吸能盘为橡胶第一拱形吸能盘,第二拱形吸能盘均为橡胶第二拱形吸能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拱形吸能盘、第二拱形吸能盘、主弹簧、多个第一辅助弹簧和多个第二辅助弹簧进行多重吸能,抗冲击能力强,降低巷道围岩变形量,有效的防止了围岩大变形,当巷道围岩发生危险时,主弹簧、多个第一辅助弹簧和多个第二辅助弹簧发生最大的弹性变形,吸能报警组件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产生叩击声音进行预警,便于巷道的维护,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包括预紧螺母1、托盘2、垫板4、止浆塞5、螺纹钢锚杆6、连接套管7、钢绞线锚索8和锚索帽9,所述止浆塞5、垫板4和托盘2依次套装在螺纹钢锚杆6的杆体首端,并通过预紧螺母1紧固,所述钢绞线锚索8的首端通过连接套管7与螺纹钢锚杆6的尾端连接,锚索帽9设置在钢绞线锚索8的末端,所述预应力吸能锚杆索还包括吸能装置3,吸能装置3设置在垫板4和托盘2之间,所述吸能装置3包括第一拱形吸能盘10、第二拱形吸能盘11、主弹簧12、多个第一辅助弹簧13、多个第二辅助弹簧14和多个吸能报警组件15,主弹簧12套装在垫板4和托盘2之间的螺纹钢锚杆6上,第一拱形吸能盘10和第二拱形吸能盘11将主弹簧12扣合在拱形腔体内,垫板4和第一拱形吸能盘10的外沿之间均布设有多个第一辅助弹簧13,多个第二辅助弹簧14和多个吸能报警组件15交错设置在托盘2和第二拱形吸能盘11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辅助弹簧13的数量为四个,第二辅助弹簧14和吸能报警组件15的数量均为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拱形吸能盘10为橡胶第一拱形吸能盘,第二拱形吸能盘11均为橡胶第二拱形吸能盘。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吸能报警组件15由两个结构相同的黄铜制作而成,叩击时会发出很大的声响。提示人们该处即将危险,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了人们的人身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68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的供油管
- 下一篇:一种基于硬件的符合事件判定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