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紧急防震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57051.3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申重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重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紧急 防震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震抗灾领域一种室内紧急防震保护装置,特别是在抗震防灾方面能够有效保护室内人员安全的室内紧急防震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各国都遭受了地震的危害,如何在地震来临时逃生、躲避防护成为一世界难题,美国红十字会灾难教育部有“遮挡、伏地、手抓牢”的地震防护说,加拿大道格反对认为这个说法起不到防护逃生的作用,提出地震“生命三角逃生”理论,又遭到“生命三角在哪里和无法预知”的质疑。同时也有防震屋、防震床、防震柜等的发明,虽然能起到不同程度的防护作用,但或因结构或因效果或因方便程度等各种原因没有能在实际中真正应用,地震来临时室内人员的躲避保护、逃生仍然需要寻求新的举措,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室内紧急防震保护装置以解决此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防震措施缺少提示唤醒报警设施和没有明明白白、实实在在、靠得住的室内躲避防护的设施,在地震突然到来时室内人员为此茫然的找地方躲避,“生命三角在哪里无法预知”跑来跑去没有可躲避防护的地方或者犹豫不决时就受到掉下来的砖块杂物砸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紧急防震保护装置,包括防震呼叫始警系统、躲避、保护系统和通风、求救系统。其所述防震躲避、保护系统是一个高强度材料横排竖撑设置制作的微型高强度的三角柱形体防护设施,包括一个三角扇形面底、一个三角扇形面顶和多根高强度支撑立柱,设置制作成一体,形成防护设施两个侧面和一个弧形面的正面,正面中间是设置制作的防护门,三角柱形体的扇形面底紧依房屋地板、三角柱形体扇形面顶紧顶室内屋顶的天花板,三角柱形体防护设施两个侧面紧贴房屋承重墙或者柱、梁位置处固定,形成坚固的微型三角防护体系,堪称防护“金三角”,防护设施内设有人员站立时手抓的扶手、拉手和固定可拉开折起的坐凳,以及逃生困难时敲击向外求救的钢铁通风、求救管和敲击小锤。
其中,所述用于制做微型防护设施的高强度材料为各种钢铁材料,优选的硬质木材,坚固性好的塑料材料。
其中,所述躲避防震保护设施的形状为几何体,包括三角扇面柱体、正方柱体、长方柱体和各种棱柱体、圆柱体,椭圆圆柱体。
其中,所述防护设施的大小与室内紧急防护人数多少相应,或在房屋客厅、卧室设置安装多个微型防护设施以满足需要。
其中,所述防震始警系统(最好能与国家地震预警信息对接)是一个细绳设置制作在卧室或其它房间屋顶,在地震来临时提示唤醒室内人员躲避保护的震动语音或铃声报警器。
其中,所述防震通风、求救系统,是一个设置固定在防护设施内沿着承重墙下面墙角伸 出室外敲击发声求救的钢铁通风求救管,室外部分周围设有多个通风透气的小孔,小孔和管口能使空气进入,在遭遇到毁灭性地震逃生困难和意外时,使用防护设施内的小锤敲击求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防震始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初到来及时发出报警提示音,地震啦,地震啦、解决了室内和夜晚室内熟睡中的人员在地震到来时缺少反应或者不知道,报警音能起到提示唤醒大家迅速躲避、防护逃生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防震保护系统是高强度材料横排竖撑制作的微型防护三角柱形体,固定在承重墙的三角处与承重墙两边组成更坚固的三角防护体系,这样就是给室内人员事先准备好了一个地震防护的躲避保护地方,室内人员保护逃生就不再是“生命三角在哪里不可预知”了。微型防护设施正面的扇面弧形立体设计,占地面积小、承载人的空间大、能在有限的面积承载和站立更多的保护人,这可节约材料,降低造价,有利于普及安装和推广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求救系统能够在遭遇到意外或毁灭性的地震意外逃生困难情况时,室内人们利用通风、求救管口和管周围的小孔争取到外面的空气,利用防震设施内的小锤不用费很大的气力敲击通风、求救管就能发出有效求救信号。这比较用砖头砸墙求救要省力有效的多,固定可拉开折起的坐凳,能给以稍休和缓冲,这一切都能在地震突然到来时有效的帮助室内人员保护和逃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室内紧急防震保护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重学,未经申重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57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氧化物-金属电容器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