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插式短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4580.X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7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梁江富;牛光华;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2 | 分类号: | B65G1/02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插式短管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插式短管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多列等径刚性承插式短管支撑限位固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用于固定短管的方式为:短管两端采用以外圆压紧固定,通过两次操作才能将短管固定,并且需在有足够空间的条件下才能完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固定可靠的承插式短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包括支架;支架一端设有前支撑、与前支撑配合固定待固定短管的管卡,支架另一端设有用于轴向定位待固定短管的后限位板;
所述前支撑前端设有用于轴向定位待固定短管的前限位板;
所述后限位板上设有用于伸入待固定短管端部以径向定位短管的圆锥环;所述圆锥环后端固定于后限位板;圆锥环后端外径与待固定短管内径相等,圆锥环前端外径小于待固定短管内径;
所述支架靠近前支撑处设有前导向轮,前导向轮与后限位支撑之间设有后导向轮。
所述后限位板截面呈L形,后限位板两侧设有用于提高后限位板强度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属于堆码技术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采用一端以内圆、端面为基准的自动定位限位装置固定,另一端采用常用的外圆压紧、端面限位装置固定,在有限空间的条件下,通过一次操作就能将短管固定,尤其适用于长度大于管径5倍以上,重量大于15kg的承插式短管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短管固定过程之一)。
图5是图4局部放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短管固定过程之二)。
图7是图6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短管固定过程之三)。
图9是图8放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短管固定过程之四)。
图11是图10放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短管固定过程之五)。
图13是图12放大视图。
图14是后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前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短管,2、前限位板,3、前支撑,4、前导向轮,5、支架,6、后导向轮,7、圆锥环,8、后限位板,9、管卡,10、圆锥环后端,11、圆锥环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3中,短管的大头端以短管1外圆和端面为基准,采用前支撑3、及管卡9将短管1大头端固定,前支撑3和管卡9可防止短管径向移动,前支撑上设有前限位板2,防止短管轴向窜动;短管的小头端以短管内圆和端面为基准,采用后限位板8支撑,后限位扳8上设有圆锥环7,圆锥环后端10外径与短管1内径相等,圆锥环前端11外径小于短管1内径,可防止短管1径向移动,后限位板8可防止短管1轴向窜动;前支撑3和后限位板8之间的支架5上设有前导向轮4和后导向轮6,推动短管1一端,短管1可以按前、后导向轮作用,使后限位板8上圆锥环7插入短管小头端。
图4、5、6、7、8、9、10、11、12、13中,短管1的大头端用手托住,短管1小头端放置前导向轮4上(如图4、图5所示),顺着前导向轮4方向推进,当短管1的小头端达到后导向轮6后,短管重心前移,短管1小头端由后导向轮6支撑(如图6、图7所示);继续推进短管1,短管1的小头端达到后限位板8上的圆锥环前端时,因圆锥环前端直径小于短管1小头端内径,即圆锥环前端的最高点低于短管1内径的最高点(如图8、图9所示);推进短管1使圆锥环前端伸入短管1内壁3-5mm,这时抬起短管1的大头端继续推进短管1,短管外圆脱离前导向轮4和后导向轮6支撑,短管1小头端管口处会沿圆锥环7外表面自动上升(如图10、图11所示);当到达圆锥环后端时,短管1到位(如图12、图13所示);这时将短管的大头端外圆、端面搁置前支撑及前限位扳内,锁紧管卡9。其中5为支架,7为圆锥环。
图14中,5为支架,7为圆锥环,8为后限位板,10为圆锥环后端,11为圆锥环前端。
图15中,2为前限位板,3为前支撑,5为支架,9为管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45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二氧化氯发生器
- 下一篇:多功能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