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托举式卸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2805.8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9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鹏;楚雪平;郭爽;童建伟;金宁宁;武漫漫;任艳艳;袁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鹏鹏 |
主分类号: | B65D90/66 | 分类号: | B65D90/66;B65D90/00;B65D90/08;B65D88/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朱俊峰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举 油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罐危化运输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托举式卸油箱。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液罐危化运输车辆使用的是箱门水平对开式卸油箱,此类卸油箱因箱门打开时水平翻转,需要卸油箱箱门周围留有较大空间,在装卸油过程中产生的溢油无法排出,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等等。
现有卸油箱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是:
1、卸油箱箱门水平打开,在箱门水平翻转过程中,因其位移产生的运动区域面积较大,需要提供较大的空间,增加了操作的不便性;
2、卸油箱箱体底部平面密封,没有集油槽,在装卸油过程中产生的溢油无法及时排出箱体,在箱体内部沉积,遇到明火极易燃烧,容易产生重大安全隐患;
3、卸油箱后部无密封,在行车过程中,车轮在路面上运动产生的尘土和雨水等进入卸油箱,容易引起油品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运动轨迹面积小、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密封性好的托举式卸油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托举式卸油箱,包括箱体,箱体前侧设有箱门,箱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控制箱门开闭的四连杆机构,箱体内底部设有集油槽,箱体底部外侧设有与集油槽连接的放油阀。
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气压支撑杆、调整杆、拐臂以及拉杆,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均设在箱门内侧,第一支座的位置高于第二支座,第三支座、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均设在箱体上,第三支座位于第四支座上方,第五支座位于第三支座后方,调整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座上,调整杆和拐臂一端螺纹连接,拐臂另一端设有两个铰接头,其中一个铰接头铰接在第三支座上,另一个铰接头与气压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气压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五支座上,拉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二支座和第四支座上。
所述箱体由底板、后封板、顶板和两块侧板焊接而成,顶板后侧和后封板下侧均弯折设置。
所述箱门内侧周边与箱体之间设有密封胶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卸油箱无卸油槽不能及时排出溢油而产生安全隐患以及箱体不密封,易引起油品污染等不足,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操控气压支撑杆,带动拐臂和拉杆运转,驱动箱门垂直上移,运动轨迹面积小,操作方便;
2、箱体底部设置了集油槽和放油阀,避免溢油产生的安全隐患;
3、箱门周边与箱体之间设置密封胶条,箱体背部设计后封板,防止尘土和雨水等污染油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托举式卸油箱,包括箱体,箱体前侧设有箱门2,箱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控制箱门2开闭的四连杆机构,箱体内底部设有集油槽3,箱体底部外侧设有与集油槽3连接的放油阀4。箱体由底板5、后封板6、顶板7和两块侧板8焊接而成,顶板7后侧和后封板6下侧均弯折设置。箱门2内侧周边与箱体之间设有密封胶条9。图1中仅仅显示了一组四连杆机构。
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支座10、第二支座11、第三支座12、第四支座13和第五支座14、气压支撑杆15、调整杆16、拐臂17以及拉杆18,第一支座10和第二支座11均设在箱门2内侧,第一支座10的位置高于第二支座11,第三支座12、第四支座13和第五支座14均设在箱体上,第三支座12位于第四支座13上方,第五支座14位于第三支座12后方,调整杆16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座10上,调整杆16和拐臂17一端螺纹连接,拐臂17另一端设有两个铰接头,其中一个铰接头铰接在第三支座12上,另一个铰接头与气压支撑杆15的一端铰接,气压支撑杆15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五支座14上,拉杆18的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二支座11和第四支座13上。
卸油箱的箱门2向上掀起过程中,拐臂17的回转半径与拉杆18的长度相等;这就组成平行四边形的两平行边,第一支座10与第二支座11的孔间距长度尺寸,第三支座12与第四支座13的孔间距长度尺寸,着两个孔间距的长度尺寸相等,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条平行边。箱门2形成相对平行上移的运动,托举支撑力来自气压支撑杆15,经过由拐臂17、第三支座12和气压支撑杆15组成的死点位置后继续上移,使箱门2运动到最高位置,不会自动关闭。关闭过程中,用手按下箱门2,使箱门2平行下移,经过死点位置后继续下移,在气压支撑杆15的支撑力作用下,使箱门2保持夹紧状态,保持卸油箱内部密封;也防止行车过程中箱门2突然打开,造成意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鹏鹏,未经李鹏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2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度可调的弹簧传送架
- 下一篇:塑木复合托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