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轧钢机的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1491.X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9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楼昱东;陈学锋;马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盛轴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04 | 分类号: | F16C33/04;F16N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8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轧钢机 轴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轧钢机的轴套。
背景技术
轴套是一种重要的机械部件,其作用相当于轴承的外环,通常用于套设在转轴上对转轴起保护作用。例如在轧钢机中,由于转轴和轴套在使用过程中处于不断地摩擦转动的状态,所以转轴和轴套之间需要得到充分的润滑,传统的轴套轴孔内壁为光滑的,润滑油进入轴套孔后无法储存,需要频繁的添加润滑油,由于需要将润滑油添加到转轴与轴套的内部接触面上,这使得每次添加润滑油需要将转轴和轴套分拆开后再往内部添加,整个过程工序繁琐,给用户带来不便。除外之外,现有的轧钢机轴套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由于体积大,使得一体式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摩擦系数大,安装不便,使用寿命短。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轴套[申请号:201220292832.1],包括圆筒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内壁面上凹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连接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第三凹槽,所述本体还开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本体并与第一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本体并与第二凹槽相连通。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轴套不方便添加润滑油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结构复杂,润滑油无法均匀到达轴套整个内壁,由于轴套体积大,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摩擦系数大,安装不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添加润滑油且润滑油能均匀地到达轴套整个内壁的用于轧钢机的轴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用于轧钢机的轴套,包括圆筒状的轴套本体,所述的轴套本体两端分别具有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本体内壁设有若干缓冲凹槽,所述的缓冲凹槽的一侧设有储油凹槽,且所述的缓冲凹槽的深度由设有储油凹槽的一侧至另一侧逐渐变小,所述的储油凹槽两端分别设有能贯穿轴套本体的注油孔。缓冲凹槽与储油凹槽相互连通,且深度自设置储油凹槽的一侧至另一侧逐渐变小,使得从注油孔内加入的润滑油能快速地从储油凹槽到达缓冲凹槽并均匀的到达整个轴套内壁。
在上述的用于轧钢机的轴套中,所述的储油凹槽设置在缓冲凹槽内,且所述的储油凹槽的深度大小大于缓冲凹槽的深度大小。
在上述的用于轧钢机的轴套中,所述的轴套本体由第一弧形套与第二弧形套拼装而成,且所述的第一弧形套与第二弧形套通过螺栓固定相连。
在上述的用于轧钢机的轴套中,所述的缓冲凹槽的数量为两个。
在上述的用于轧钢机的轴套中,所述的缓冲凹槽包括设于第一弧形套内壁上的第一半缓冲凹槽与设于第二弧形套内壁上的第二半缓冲凹槽,且所述的储油凹槽设置在第一半缓冲凹槽上。
在上述的用于轧钢机的轴套中,所述的台阶上设有若干安装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用于轧钢机的轴套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合理,方便添加润滑油,润滑油能均匀地到达轴套整个内壁,摩擦系数小,拼装式结构便于加工,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轴套本体1、台阶11、安装孔111、第一弧形套12、第二弧形套13、缓冲凹槽2、第一半缓冲凹槽21、第二半缓冲凹槽22、储油凹槽3、注油孔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用于轧钢机的轴套,包括圆筒状的轴套本体1,轴套本体1两端分别具有台阶11,轴套本体1内壁设有若干缓冲凹槽2,缓冲凹槽2的一侧设有储油凹槽3,且缓冲凹槽2的深度由设有储油凹槽3的一侧至另一侧逐渐变小,储油凹槽3两端分别设有能贯穿轴套本体1的注油孔4。
作为一种较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储油凹槽3设置在缓冲凹槽2内,且储油凹槽3的深度大小大于缓冲凹槽2的深度大小。轴套本体1由第一弧形套12与第二弧形套13拼装而成,且所述的第一弧形套12与第二弧形套13通过螺栓固定相连。缓冲凹槽2的数量为两个。缓冲凹槽2包括设于第一弧形套12内壁上的第一半缓冲凹槽21与设于第二弧形套13内壁上的第二半缓冲凹槽22,且所述的储油凹槽3设置在第一半缓冲凹槽21上。台阶11上设有若干安装孔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盛轴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正盛轴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14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