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华鲟幼鲟人工养殖栖息适应度自动监测及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40582.1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3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煜;彭秀华;汪青;孔凤琴;别玉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华鲟 人工 养殖 栖息 适应 自动 监测 预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保护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中华鲟幼鲟人工养殖栖息适应度自动监测及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对中华鲟的保护主要分为自然保护及人工养殖放养,中华鲟幼鲟栖息对外界条件要求严格,近年来国内对中华鲟栖息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应的监测,在人工养殖中规定了一定的栖息因子适宜范围。目前,对于人工养殖中栖息因子的监测,普遍的检测仪器只能检测栖息环境中的单项影响因子,且需要检测人员进行现场读数并进行定期检测,这一方面使检测工作比较辛苦和繁琐,另一方面不能保证非检测时段的栖息因子在其适宜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中华鲟幼鲟人工养殖栖息适应度自动监测及预警装置,操作简单,可以自动完成多因子同步监测,且可持续工作及远程监控。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华鲟幼鲟人工养殖栖息适应度自动监测及预警装置,包括检测设备,显示设备及远程监控设备,所述检测设备包括测量中华鲟栖息影响因子的测量仪器组;所述显示、警示设备包括显示屏、语音提示器、微处理器、无线通信器和电源,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测设备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屏、语音提示器以及无线通信器相连;所述远程监控设备包括监控主机、数据存储器和无线通信器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中华鲟幼鲟人工养殖栖息适应度自动监测及预警装置,测量中华鲟栖息影响因子的测量仪器组包括温度测量仪组、流速测量仪组、水深测量仪组、含沙量测量仪组、溶解氧浓度测量仪组、pH测量仪组等。
前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测设备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屏、语音提示器以及无线通信器相连。
前述检测设备与远程监控设备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
测量仪器组中探头数量可根据栖息池大小或中华鲟活动区域进行增减或替换。
语音提示器可以根据测量仪器组中超出各影响因子设定的允许数值范围,按报警等级发出语音报警,同时监控主机上显示警示信息。
前述的测量中华鲟栖息影响因子的测量仪器组,测量仪均匀分布于中华鲟活动水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远程监控的功能,操作简单且可实现网络化管理;可以一次性同步监测多个栖息环境因子,方便高效,且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对测量仪进行增减和替换,适用范围广阔;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避免了非监测时段出现监测空白,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保持中华鲟栖息适宜度;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监测数据存储于数据存储器中,方便后期数据的核对审查;设备投资小,实用性和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华鲟幼鲟人工养殖栖息适应度自动监测及预警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包括检测设备1,显示设备2及远程监控设备3。所述检测设备1包括测量中华鲟栖息影响因子的测量仪器11~16;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4、语音提示器5、微处理器6、无线通信器7和电源开关8,所述微处理器6的输入端与所述检测设备1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6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屏4、语音提示器5以及无线通信器7相连;所述远程监控设备3包括监控主机9,数据存储器10和无线通信器7。显示设备2与远程监控设备3通过无线通信器7通信连接,显示设备2上设有电源开关。工作时,检测仪器11~16置于中华鲟人工栖息池中,远程监控设备置于监控室或工作室。现场检测设备1和远程监控设备3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远程监控设备3可以对栖息影响因子的允许取值范围、语音计数功能和数据自动存储功能进行设定,可以对检测设备发布开始或停止、语音读数等操控命令;检测设备1可以执行远程监控设备3的命令并将测得的数据等信息反馈给远程监控设备3。
测量仪器组主要包括温度测量仪组11、流速测量仪组12、水深测量仪组13、含沙量测量仪组14、溶解氧浓度测量仪组15、pH测量仪组16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增减和替换。各测量仪器组包括多个测量探头,工作前,将各仪器组探头均匀分布于中华鲟幼鲟人工栖息池,测量仪器组探头数量可根据栖息池大小或中华鲟活动区域进行增减和替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40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