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集装袋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9615.0 | 申请日: | 2013-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1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宫继伟;闫志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54 | 分类号: | B65D90/54;B65D88/2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徐忠丽 |
地址: | 2660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集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属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循环集装袋。
背景技术
集装袋是港口一种常见的运输、接卸、周转使用的重要属具之一,近年来,随着港口散装货物“散来散走”运输的迅猛发展,集装袋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集装袋通常都是在底部设置货物流出的开口。
现有的集装袋的底部封闭采用两种形式:底部缝合式或底部开有圆形口形状,圆形口的四周具有四个开口角(裂口),圆形口四周穿有绳索,通过收紧绳索并系扣将圆形口封闭,目前这两种封闭集装袋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缺点是:
底部缝合式集装袋在装上散装货物后,在卸货过程中只能将底部割开才能将货物流出,被割开底部的集装袋须经专人修补后方能再次使用,费时费力,安全生产也存在隐患。
底部开有圆形口形状的集装袋在装上散装货物后,由于底部四个开口角在货物流淌时受到冲击力较大,往往把集装袋底部的开口撑开,底部破损率较高,维修成本大。并且由于货物的重压,圆形口处的绳索扣圆形口处的绳索扣为蝴蝶扣、系鞋带方式,这种系绳方式在装上货物后由于重力所压绳扣不易解开。在卸货过程中往往把绳索割断,让货物流出,后期须有专人重新穿绳,费时费力,而且底部由于封闭不严造成洒落,造成货物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循环集装袋,该集装袋底部为双开口,结实耐用,易于操作,循环再利用率极高,包装袋不易受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循环集装袋,该集装袋包括袋体和固定在袋体外侧面上的承重带,所述承重带的上端具有挂接部,所述袋体的顶部具有装料口,所述袋体底部中央开有圆形的第一开口,在该第一开口边缘处缝制连接用于封堵第一开口的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下端开口处的圆周上穿有第一绳索,第一绳索将第一筒体的下端开口收紧并系扣封闭;
所述第一开口边缘处内侧还缝制连接第二筒体,第二筒体长于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中上部外侧连接第二绳索,第二绳索将第二筒体的下端开口收紧并系扣封闭。第二筒体的下端开口为集装袋的第二开口,使得该集装袋底部为双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绳索上均穿有塑料管。
其中,所述第二筒体为圆柱形体。
其中,所述第一筒体为锥形体,其下部开口大于上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带位于袋体底部的部分对称设置在第一开口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带上端的挂接部为倒U形,对称设置在袋体顶部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45-50cm,所述第二筒体的长度75-80cm,所述塑料管的长度8-10cm,所述第一、第二绳索的长度160-170cm。
循环集装袋采用底部双开口:
(1)里面第二筒体可以减缓货物流淌速度,均匀流出,减缓绳扣被揭开后下料的冲击力对集装袋产生的破坏。
(2)双开口的密封性更强,货物不容易洒漏。
上述循环集装袋的底部封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第二筒体对折,用第二绳索套在对折的第二筒体中部;
b)将第二绳索上的塑料管拉紧至对折后的第二筒体中部;
c)将第二绳索在塑料管与对折后的第二筒体中部之间缠绕2-3圈;
d)将缠绕2-3圈后的第二绳索对折后穿入塑料管与第二绳索之间的缝隙,从而将第二筒体封闭;
e)将拴好绳扣的第二筒体放入集装袋的袋体内;
f)然后拉紧第一绳索,重复上述步骤b)- d)的系绳法,将第一开口通过第一绳索收紧并封闭。
在解绳卸货时只需将露在塑料管外侧的绳头轻轻拉动,绳索自然松开,货物流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底部的双开口密封性好,集装袋底部的圆形密封形式,不存在开口角,包装袋不易受损,结实耐用,易于操作;每个开口处均环绕式穿有绳索,绳索上具有塑料管,采用活扣方式解系绳索,该系绳方式,使得在卸货的过程中不会损坏集装袋,集装袋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循环再利用率极高,促进了节能减排,节约资金,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装卸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集装袋具体实施例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集装袋具体实施例底部示意图(底部封闭);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集装袋具体实施例底部卸货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9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引风控制装置的膨胀玻化微珠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砂带打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