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双网络的数据内容生成及分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8145.6 | 申请日: | 2013-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6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军;王蕊;薛高飞;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昇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络 数据 内容 生成 分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服务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网络的数据内容生成及分享系统。
背景技术
信息分享和推送,已成为当前电子信息化时代非常流行的一种数据信息共享、交流方式,例如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网络博客或微博等形式,实现不同用户间的数据信息分享。但现有的信息分享手段,例如网络电子邮件、网络博客、微博等,都普遍依赖于互联网络技术,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或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网络构架得以实现,分享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都需要使用连接互联网络的计算机,利用互联网络传输数据,通过网页浏览器或者专用客户端收取电子邮件信息、网络博客信息或微博信息,实现信息分享。
随着目前移动终端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中高端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已经逐步接近计算机的性能,人们能够使用移动终端通过网页浏览器或者专用客户端接收电子邮件信息、网络博客信息或微博信息,进行信息分享,但由于目前的信息分享系统依赖于互联网络技术,几乎所有分享信息的相关数据传送依然完全依靠互联网络进行传送。然而,由于我国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络往往需要经过中间运营商服务器转接,因此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络不仅通信速度较慢,通信费用也更高。对于用户而言,使用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络后通过网页浏览器或者专用客户端接收分享信息,普遍存在着耗时长、消费高的问题,使得移动终端上接收分享信息的便利性和体验感都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双网络的数据内容生成及分享系统,该系统专为提升移动终端接收分享信息的便利性而设计,利用本系统开展信息分享业务,能够降低移动终端接收分享信息的通信费用,提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分享信息的便利性和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双网络的数据内容生成及分享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服务器,以及建立分享关系的内容发送终端和移动接收终端;所述内容发送终端通过互联网络与信息处理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移动接收终端通过互联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内容发送终端用于向信息处理服务器发送分享请求,上传共享数据信息;信息处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内容发送终端的分享请求和共享数据信息,根据共享数据信息的数据格式生成相应格式的数据内容文件加以存储,同时生成数据内容文件对应的数据获取短链接和内容说明信息加以存储,并将数据内容文件的数据获取短链接和内容说明信息通过短消息、多媒体信息或WAP-PUSH消息的形式推送至移动接收终端;此外还用于接收移动接收终端通过触发数据获取短链接而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并调取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数据内容文件推送至移动接收终端;移动接收终端用于接收来自信息处理服务器推送的短消息、多媒体信息或WAP-PUSH消息,在触发短消息、多媒体信息或WAP-PUSH消息中的数据获取短链接时向信息处理服务器发送对应的数据获取请求,并接收信息处理服务器推送的数据内容文件进行打开或运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昇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昇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8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数据转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硅电容麦克风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内容再现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提供装置、内容再现程序和内容提供程序
- 内容记录系统、内容记录方法、内容记录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 内容服务系统、内容服务器、内容终端及内容服务方法
- 内容分发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内容再生终端及内容分发方法
- 内容发布、内容获取的方法、内容发布装置及内容传播系统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
- 内容传输设备、内容传输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发送设备、内容发送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内容再现程序及内容提供系统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编辑装置、内容再生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内容编辑方法、以及内容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