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5870.8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5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光;梁伟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40 | 分类号: | G01M3/4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洁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生产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罩。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铅酸蓄电池生产制作行业中,小密阀控铅酸蓄电池在出货时,通常需要检测铅酸蓄电池的密合度,也就是看铅酸蓄电池有没漏气,普遍采用的检测方式是高压检测,基本原理是:检测的时候,检测仪的一只检测头压在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子上面,另一只检测头则连接高压罩,因为两个检测头之间形成高压,一旦铅酸蓄电池的壳子与盖子密封不好,则形成回路,将有电流产生,产生的电流超过设定值就会报警,表示这只铅酸蓄电池密合度不良。传统的高压罩结构请参见图1,包括带有两个固定孔102的长方体状罩体101,待检测铅酸蓄电池被罩体101罩住,通过固定孔102将高压罩与接有高压的检测仪固定起来,以便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高压罩存在以下缺点:一是由于高压罩与检测仪固定时,只能通过位于罩体101上的固定孔102,这样固定过程及调节二者的位置不是十分方便,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下;二是由于采用传统高压罩进行检测时,难以观察到检测头与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子及高压罩的接触是否良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固定高压罩,同时便于观察检测头与高压罩的接触是否良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压罩,包括罩体,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沿所述罩体的开口边缘相交相接于所述罩体的其中一侧壁,其上设有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沿所述罩体的开口边缘垂直相交相接于所述罩体的其中一侧壁。
优选地,所述罩体与所述固定板相连的侧壁高于其它侧壁。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呈长方形。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调节通槽,所述调节通槽平行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罩体相连接的边缘,并贯穿所述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处。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调节通槽的中点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罩,其固定孔设置在与罩体侧壁相连接的固定板上,这样进行密合度检测时,将检测仪与高压罩进行固定时相对会更加方便,节省工时;同时,由于通过固定孔,高压罩与检测仪的接有高压负极的检测头相接,以进行待测试电池的密合度检测,只有当二者接触良好时,才更有利于检测,所以,利用该结构的高压罩进行检测时,更便于观察检测头与高压罩接触是否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高压罩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压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高压罩,包括罩体201和固定板202,罩体201具有与待测试电池相匹配的形状与尺寸,固定板202则沿罩体201的开口边缘相交相接于罩体201的其中一侧壁,固定板202上还设有固定孔203。优选地,固定板202沿罩体201的开口边缘垂直相交相接于罩体201的其中一侧壁上。为了便于观察测试过程中检测头与铅酸蓄电池的正极端子接触是否良好,罩体201与固定板202相连的侧壁还必须高于其它侧壁。进一步地,为了更方便地调节高压罩相对检测仪的位置,固定板202上还设有调节通槽204,调节通槽204平行于固定板202与罩体201相连接的边缘,并贯穿固定孔203。固定板20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优选地,由于一般制造及使用的铅酸蓄电池都设计为长方体状,所以,固定板202对应设计为长方形状,固定孔203可以设置在固定板202的中心位置处,也可同时位于调节通槽204的中点处,这样,调节通槽204则处于长方形固定板202的其中一条中心线位置上。本实施例中的高压罩,罩体201和固定板202都优选采用不锈钢制成。
利用高压罩进行待测试电池的密合度检测时,先将待测试电池置于罩体201内,通过固定孔203将高压罩与测试仪连接固定,使测试仪上连接高压正极的检测头与待测试电池的正极端子接触,连接高压负极的检测头则与高压罩连接,如果固定过程中,罩有待测试电池的高压罩的位置与测试仪没有匹配好,可以沿与固定孔203相通的调节通槽204进行调节,之后,观察测试仪的两个检测头是否对应与高压罩及待测试电池的正极端子接触良好,若是,则可开始待测试电池的密合度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58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