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5623.8 | 申请日: | 2013-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0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敏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17 | 代理人: | 樊庆年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护理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术后护理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病患已经属于成熟的技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集中内固定手术使用的器械包括有椎弓根钉、压棒器和摇摆嵌,具体的操作是先将椎弓根钉固定在椎体上,再将棒安装在椎弓根钉上,使椎弓根钉与棒相对固定,再通过使用压棒器、蛙式嵌和摇摆嵌,对具有一定塑性的棒进行弯棒、压棒和旋棒的操作,从而带动椎弓根钉移动,实现对椎体的矫形复位。现有技术的脊柱棒本体呈长条直线型,具体使用时需要首先使用专用工具将脊柱扳弯,待伤椎手术结束后,再拆除原脊柱棒,对伤椎进行术后融合固定。这样手术至少要分两次进行,不仅手术繁琐,而且很容易因椎弓根钉穿刺多而导致脊柱骨质的损害,对术后的康复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操作容易,尤其仅需一次固定即可完成手术,减少有可能对脊柱骨质造成的副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包括有脊柱棒体、圆钉孔、连接孔、椎弓根钉凹槽和加力型钉孔。脊柱棒体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的主体件,整体呈中心下凹形式的直棒形结构,在脊柱棒体的直棒部分到下凹部分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圆钉孔,在脊柱棒体的直棒部分的外端内,设置有整体呈椭圆形结构的加力型钉孔,在脊柱棒体的直棒部分的居中的位置,也就是在加力型钉孔到圆钉孔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椎弓根钉凹槽,在椎弓根钉凹槽的外面,设置有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操作容易,尤其仅需一次固定即可完成手术,减少有可能对脊柱骨质造成的副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脊柱棒体 2—圆钉孔 3—连接孔 4—椎弓根钉凹槽 5—加力型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包括有脊柱棒体1、圆钉孔2、连接孔3、椎弓根钉凹槽4和加力型钉孔5。脊柱棒体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的主体件,整体呈中心下凹形式的直棒形结构,在脊柱棒体1的直棒部分到下凹部分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圆钉孔2,在脊柱棒体1的直棒部分的外端内,设置有整体呈椭圆形结构的加力型钉孔5,在脊柱棒体1的直棒部分的居中的位置,也就是在加力型钉孔5到圆钉孔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椎弓根钉凹槽4,在椎弓根钉凹槽4的外面,设置有连接孔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脊柱护理用固定棒装置,操作容易,尤其仅需一次固定即可完成手术,减少有可能对脊柱骨质造成的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敏,未经李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56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