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土栽培用营养液循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5566.3 | 申请日: | 2013-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7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光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白京萍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土栽培 营养液 循环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循环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土栽培用营养液循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土栽培技术正逐渐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并在诸如蔬菜和花卉生产等领域中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然而,现有大型工业化无土栽培设备的自身结构设计过于复杂,成本过高,大大限制了无土栽培技术在科研及民用领域的推广,因此,研制出一种模块化、自动化、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培养液配置规范、具有较高的营养液化学稳定能力及长期免维护特性的中小型无土栽培设备,是非常迫切的。
目前,已有一些类似专利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但所述专利仅考虑如何补足植物的水分需要量,对植物的养分需要量却完全不加以考虑,这在科研领域无疑是非常不可取的,即使应用在民用领域,也无法营造植物长期发育过程中所必须的养分含量适中、通气状况良好的根际环境。
另外,在植物的水培养过程中,所述专利均需定时频繁地换水,费时费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力支出及资源浪费,并无法稳定地维持植物的根际酸碱环境,这样,在进行诸如重金属胁迫、有毒有害物质富集等的植物水培实验中,相关污染物质的处理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上述缺陷严重限制了无土栽培技术在科研及民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土栽培用营养液循环设备,采用本设备,为苗床补充的营养液,其浓度调节容易、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土栽培用营养液循环设备,包括上端设有第一加液口的母液贮罐、补偿室和回流罐,补偿室和回流罐上下叠置,补偿室的体积小于回流罐的体积,竖直布置的第一常压管贯穿补偿室,第一常压管的下端位于回流罐内的上部,竖直布置的第二常压管穿进补偿室内,第二常压管的下端位于补偿室内的下部;
第一常压管的上端、第二常压管的上端均位于补偿室外,且第一常压管的上端低于第二常压管的上端,第一常压管、第二常压管位于补偿室外的管体上接有同时控制两管通断的第一截止阀;
补偿室上设置与其内腔相通的入水阀,补偿室内设有倒置的U形虹吸管,它包括竖直布置的第一管、第二管,虹吸管的上端位于补偿室内的上部,第一管穿过补偿室伸进回流罐内且第一管的下端位于回流罐内的上部,第一管的下端通过止水阀接有浮球,第二管的下端位于补偿室内的下部且低于第二常压管的下端;
回流罐的下部通过与其内腔相通的循环泵接有出水阀,定时器与循环泵电连接,回流罐上设有第二加液口;
第一常压管的管口开口尺寸小于入水阀的入水口开口尺寸,入水阀的入水口开口尺寸小于虹吸管的管口开口尺寸,入水阀的入水口开口尺寸和出水阀的出水口开口尺寸相同;
上端设有第三加液口的水贮罐的下端与补偿室的上侧相接,水贮罐和补偿室之间留有第一截止阀的第一操作间隙,第一常压管的上端穿进水贮罐内并位于水贮罐内的下部,以致水贮罐和回流罐连通,第二常压管的上端穿进水贮罐内并位于水贮罐内的上部,以致水贮罐和补偿室连通;
母液贮罐的下端与回流罐的上侧相接,母液贮罐和回流罐之间留有第二操作间隙,竖直布置的第三常压管、第四常压管将母液贮罐和回流罐连通,第四常压管位于第二操作间隙处的管体上接有控制该管通断的第二截止阀;
第三常压管的上端位于母液贮罐内的上部,第三常压管的下端位于回流罐内的上部,第四常压管的上端位于母液贮罐内的下部,第四常压管的下端位于回流罐内的上部。
为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无土栽培用营养液循环设备均简称为本设备。
下面通过简单介绍使用本设备让营养液在本设备和苗床之间得到循环的具体步骤,来描述本设备的优点:
1)在水贮罐内充入蒸馏水或软水,在母液贮罐、补偿室、回流罐内分别充入相应浓度的营养液,在酸罐、碱罐内分别充入相应浓度的酸性调节剂、碱性调节剂,通过管线使出水阀连接无土栽培设备内的苗床的入水口,通过管线使入水阀连接苗床的出水口,并通过定时器设定循环泵的工作时间,打开第一截止阀;
2)开启循环泵使其持续地抽吸,向苗床泵入回流罐内的营养液,补充苗床内的植物经消耗、吸收的缺失水位,回流罐所流失的营养液采用U形虹吸管、止水阀、浮球,由补偿室内的营养液不断补充,可保证回流罐内的恒定液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光,未经王伟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55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式破碎机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生产电解铜箔的粗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