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收砂洗砂碱反应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2662.2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3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晨阳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缪风举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顶***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砂洗砂碱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槽,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三层搅拌桨叶回收砂高效洗砂碱,物料分散性好、动力消耗低的回收砂洗砂碱反应槽。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进行洗砂作业时使用的反应槽池存在诸多的缺陷与不足,现在生产中使用的桨叶较厚,角度设计没有依据流体搅拌动力学的理论,转速较高,一般达到280r/min、操作不灵巧,不能自动、连续搅拌,不仅动力消耗高,而且浪费资源,同时搅拌立轴上设置的桨叶数量少,搅拌不充分、存在死角,直接导致搅拌效果不理想、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另外,市场上的反应槽池并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因为其结构过于简单,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与不足,在进行洗砂作业时,较大的反应热量损耗、爆燃隐患对机器设备损耗大,直接降低机器设备的使用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物料分散性好、动力消耗低的回收砂洗砂碱反应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回收砂洗砂碱反应槽,包括底部设置有倒流底板的反应槽体、设置在反应槽体中轴线上的搅拌立轴,所述的搅拌立轴上设置有三层搅拌桨叶,所述的反应槽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扰流板。
所述的搅拌桨叶在搅拌立轴上等距分布,其中上两层的搅拌桨叶为两叶片的结构,底层的搅拌桨叶为三叶片的结构。
所述的搅拌桨叶为翻转式或者机翼型薄叶浆。
所述的扰流板沿反应槽体轴向分布。
所述的反应槽体的形状为圆柱状 。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回收砂洗砂碱反应槽,在反应槽体中轴线上的搅拌立轴上设置三层搅拌桨叶,使物料搅拌更充分、连续,物料分散性好,加快反应的同时动力消耗较低,易于实现保温和热量回收,节能环保,在反应槽体的内壁上设置扰流装置,充分发挥扰流作用,没有乱流的物流直接作用在扰流板上,使物料的分散性更好,有效的加快了反应,使碱反应更彻底,并且使本实用新型回收砂洗砂碱反应槽的产能更高、降低对机器设备本身的损耗,延长使用周期、运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回收砂洗砂碱反应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槽体 2、倒流底板 3、搅拌立轴 4、搅拌桨叶 5、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回收砂洗砂碱反应槽,包括底部设置有倒流底板2的反应槽体1、设置在反应槽体1中轴线上的搅拌立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立轴3上设置有三层搅拌桨叶4,所述的反应槽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扰流板5。
所述的搅拌桨叶4在搅拌立轴3上等距分布,其中上两层的搅拌桨叶4为两叶片的结构,底层的搅拌桨叶4为三叶片的结构,所述的搅拌桨叶4为翻转式或者机翼型薄叶浆,所述的扰流板5沿反应槽体1轴向分布,所述的反应槽体1的形状为圆柱状。
在使用时,通过动力装置带动搅拌立轴3旋转,使转速控制在37r/min左右,搅拌反应槽体1内的物料,设置在搅拌反应槽体1内壁上的扰流板5扰乱物料的规则运动,使物料的运动没有规则,物料的分散性更好,动力的消耗更低,有效的加快了反应,使碱反应更彻底,产能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晨阳,未经王晨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2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