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抄纸用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2274.4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0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胜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惠尔得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21F7/08 | 分类号: | D21F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抄纸用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造纸机的压榨部分的抄纸用毡,该压榨部分用于从湿纸榨取水分,详细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抄纸用毡,该抄纸用毡具有下述基布:该基布形成为具有造纸面侧的上经线、行走面侧的下经线、以及编织于上经线和下经线双方的纬线的双层经线编织结构。
背景技术
在造纸机的压榨部分中使用抄纸用毡(压榨毡),其由基布和与基布相结合的对接纤维层(バット繊維層)构成。对于抄纸用毡,为了使湿纸的表面平滑,要求造纸面的平滑性,并且为了从湿纸高效地榨取水分,要求较高的榨水性。为了具备这些性质,将一种基布用于抄纸用毡,该基布形成为双层经线编织结构,其具有造纸面侧的上经线、行走面侧的下经线、以及编织于上经线和下经线双方的纬线(例如,专利文献1)。双层经线编织结构形成有由上经线形成的上层(造纸面侧层)和由下经线形成的下层(行走面侧层),由此,基布内的空隙体积较大,能够在压榨时从湿纸吸收更多的水分。此外,在双层经线编织结构中,通过增加上经线的数量或减小其直径,能够使上层形成为比下层更为致密,因此能够维持榨水性并提高造纸面的平滑性。此外,以连续穿过纬线的造纸面侧的方式编织上经线,由此上经线的以直线状延伸的部分形成基布的造纸面,抄纸用毡的造纸面变得平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5747号公报。
但是,如图9的(a)和(b)所示,在经线71连续配置在纬线72的造纸面侧或行走面侧的部分中,经线71和纬线72的结扣部减少。因此,存在经线71相对于纬线72浮起的形态(浮线形态),编织结构的紧实度松散(即,空隙体积增大),基布的厚度增大。如图9的(c)所示,在经线交替穿过纬线的造纸面侧和行走面侧的平织组织中,抑制了浮线形态,基布较薄。如图9的(a)和(b)所示,关于基布,经线连续穿过纬线的一侧的条数越多,就越容易得到浮线形态,厚度也越大。具有这样的浮线形态的抄纸用毡通过在压榨部分持续使用而被压缩,从而厚度减小,厚度和形态逐渐稳定而不再成为浮线形态。但是,由于基布的形态稳定之前的期间的抄纸用毡的榨水性和平滑性等特性变化,因此存在制造条件(使用条件)难以稳定的问题。此外,由于到达形态稳定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存在在形态稳定且抄纸用毡的特性成为最佳之后的寿命较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在具有形成为双层经线编织结构的基布的抄纸用毡中,从使用开始起在短期间内使其厚度和特性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抄纸用毡1,其具有基布2和针织于所述基布的对接纤维层3,所述基布形成为双层经线编织结构,该双层经线编织结构具有造纸面4侧的上经线5、行走面6侧的下经线7、以及编织于所述上经线和所述下经线双方的纬线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层经线编织结构的重复单位10中,所述上经线的条数的50%~75%分别仅形成有一个上平织组织,所述上平织组织形成为,所述上经线穿过任意的所述纬线的行走面侧,穿过下一条所述纬线的造纸面侧,并穿过再下一条所述纬线的行走面侧,所述下经线的条数的50%~75%分别仅形成有一个下平织组织,所述下平织组织形成为,所述下经线穿过任意的所述纬线的造纸面侧,穿过下一条所述纬线的行走面侧,并穿过再下一条所述纬线的造纸面侧。
根据该结构,通过导入上平织组织和下平织组织,增大了上经线和纬线、以及下经线和纬线的结扣部,抑制了上经线和下经线的浮线形态。由此,抄纸用毡从初始状态(制造后的状态)便厚度稳定,并且当在造纸机中开始使用后,在相对较短的期间内使榨水性和平滑性等特性稳定。具有上平织组织的上经线的比例和具有下平织组织的下经线的比例越大,则上经线和下经线的结扣部越是增加,基布的厚度也越稳定,但由于结扣部增加会使基布坚固紧实,柔软性下降。因此,在双层经线编织结构的重复单位中,上经线的50%~75%分别仅形成有一个上平织组织,下经线的50%~75%分别仅形成有一个下平织组织,以这样的比例能够形成具有足够的柔软性、并且由于持续使用而产生的厚度变动较小的抄纸用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双层经线编织结构的重复单位由3条所述上经线、3条所述下经线和8条纬线构成,在所述双层经线编织结构的重复单位中,所述上经线中的2条分别仅形成有一个所述上平织组织,所述下经线中的2条分别仅形成有一个所述下平织组织。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构成为:未形成所述上平织组织的所述上经线编织成,连续穿过3条所述纬线的造纸面侧,然后穿过下一条所述纬线的行走面侧,未形成所述下平织组织的所述下经线编织成,连续穿过3条所述纬线的行走面侧,然后穿过下一条所述纬线的造纸面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惠尔得株式会社,未经日本惠尔得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22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