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报警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1672.4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3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张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忠 |
主分类号: | E05B45/08 | 分类号: | E05B45/08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黄新平 |
地址: | 330025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锁。
背景技术
公知的防盗门天地锁锁芯,只要解决里面的弹子就可以把门打开,防盗性能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盗性能好的报警锁。
本实用新型的报警锁,包括锁壳、锁芯、联动杆、锁舌、转动把手,其特征是,锁舌后端的前锁杆与后锁杆内均为空腔,两者为卡槽连接,后锁杆空腔内放置塑料杆筒,塑料杆筒的杆部插入前锁杆空腔中,并穿过锁舌的通腔,前锁杆空腔中设置弹簧,后锁杆空腔内的塑料杆筒的筒部内安装电池,电池通过导线与蜂鸣器及触头连接,触头设在塑料杆筒的杆部前端口,蜂鸣器装在转动把手内,转动把手插入在后锁杆一端中;锁舌前端的卡块套置在塑料杆筒的杆部上,卡块侧面与锁舌的通腔形状相匹配,卡块可插入锁舌的通腔中,卡块的外端带弧形凸块,弧形凸块与塑料杆筒杆部前端口的触头构成蜂鸣器开关,卡块的带弧形凸块端与凹形卡接触,凹形卡设在联动杆的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报警锁的工作原理是,锁芯中插入钥匙时,锁芯通过联动杆及凹形卡将卡块推入锁舌的通腔中,可转动锁舌,进行开门动作,此时弧形凸块与塑料杆筒杆部前端口的触头分离,开关处断开状态,蜂鸣器静音。当采用不当动作将锁芯开动时,锁芯带动联动杆转动,但此时,卡块并不能被推入锁舌的通腔中,锁舌静止不动无法开门,卡块反而随之转动,卡块上的弧形凸块与塑料杆筒杆部前端口的触头接触,开关启动,蜂鸣器工作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报警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防盗性能好,即便有人解决了锁芯里面的弹子,也不能把门打开,反而触动报警,从而起到吓阻和提醒主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报警锁,包括锁壳、锁芯、联动杆1、锁舌3、转动把手9,其特征是,锁舌3后端的前锁杆5与后锁杆7内均为空腔,两者为卡槽连接,后锁杆7空腔内放置塑料杆筒11,塑料杆筒11的杆部插入前锁杆5空腔中,并穿过锁舌3的通腔15,前锁杆5空腔中设置弹簧4,后锁杆7空腔内的塑料杆筒11的筒部内安装电池6,电池6通过导线10与蜂鸣器8及触头2连接,触头2设在塑料杆筒11的杆部前端口,蜂鸣器8装在转动把手9内,转动把手9插入在后锁杆7一端;锁舌3前端的卡块12套置在塑料杆筒11的杆部上,卡块12侧面与锁舌3的通腔15形状相匹配,卡块12可插入锁舌3的通腔15中,卡块12的外端带弧形凸块13,弧形凸块13与塑料杆筒11杆部前端口的触头2构成蜂鸣器开关,卡块12的带弧形凸块端与凹形卡14接触,凹形卡14设在联动杆1的空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忠,未经李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16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在喷涂车间防止灰尘落在产品上的保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化学实验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