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震勘探复合钻井钻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1487.5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5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凤申;刘坤;胡博;王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22 | 分类号: | E21B17/22;E21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勘探 复合 钻井 钻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勘探复合钻井钻杆,属于石油地震勘探、煤田地震勘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土塬及相似地层区域地震勘探钻井成孔深度的保证是提高地震勘探采集成像精度的关键环节。该类地区特点是:山高坡陡,冲沟遍布,机动钻井设备无法上山。且干旱缺水、地层复杂、软硬交替,中间夹杂淤泥层、带粘性的干黄土、米胶泥及胶泥层,因此该类地区勘探钻井较为困难。
由于缺水无法采用泥浆钻井工艺;因此,一般采用螺旋钻井、取芯钻井。取芯钻杆与取芯钻具配合使用,遇较硬地层取芯口堵塞,无法取芯;螺旋钻杆遇粘性地层,钻屑堵塞螺旋叶片间隙,钻进困难,遇松散地层钻屑下落,不能上返的问题。
目前,黄土塬地区地震勘探施工多采用人工洛阳铲,用人海战术来保证施工进度,但该工具遇到料浆石或老地层则施工困难,钻井施工深度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震勘探复合钻井钻杆,既具有取芯的性能,又具螺旋钻杆的作用,使钻屑顺利上返排出。解决干旱缺水的黄土塬及相似地层区域的钻井难题。
一种地震勘探复合钻井钻杆,外管母接头、外管公接头和外中间杆之间焊接组成外管总成;内圈、内中间杆、内螺旋片、内接管和内母方之间焊接组成内螺旋杆;格莱圈安装在内螺旋杆的内圈上;外管母接头和内圈均有两道滚珠槽,外管总成和内螺旋杆通过两道滚珠槽和滚珠及紧定螺钉连接;内圈为外四方结构,内母方为内四方结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效果有三方面:
1、外管总成与内中螺旋杆正、反转设计,使钻屑相对速度增加,加速上返;
2、解决螺旋钻井中的遇松散地层钻屑下落,不能上返;遇粘性地层螺旋片间隙被堵塞,钻进困难的问题;
3、减少了常规钻井钻屑尘土飞扬的场面,减轻了对钻井人员及设备的污染。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地震勘探复合钻井钻杆,外管母接头1、外管公接头3、外中间杆2之间焊接组成外管总成;内圈8、内中间杆7、内螺旋片6、内接管5及内母方4之间焊接组成内螺旋杆;格莱圈9安装在内螺旋杆的内圈8上。
外管母接头1和内圈8均有两道滚珠槽,外管总成和内螺旋杆组焊完成后,如图安装,对准两道滚珠槽,把滚珠及紧定螺钉10。
地震勘探复合钻井钻杆外管公母接头和中间杆焊接结构,外径基本相同,两端接头都铣有垫叉扁,为便于拆卸外管公、母接头连接螺纹采用锥形结构,整体进行热处理。
内螺旋杆的各部分为焊接结构,为便于钻井过程中拆卸,内圈8和内母方4分别为外四方和内四方结构,整体进行热处理。
两道滚珠保证外管总成与内螺旋杆之间自由旋转,两道格莱圈9起到密封作用。
主要功用:地震勘探复合钻井钻杆的外管总成和内螺旋杆分别有不同的动力驱动,外管总成右旋,内螺旋杆左旋,钻屑沿内螺旋杆的螺旋片6,通过外管总成与内螺旋杆之间的间隙上返,排出井口。外管总成保护井壁,相当于取芯外管;内螺旋杆相当于螺旋钻杆,引导钻屑上返排出。
地震勘探复合钻井钻杆的结构,外管总成和内螺旋杆的双驱动结构;密封结构中使用格莱圈密封。根据钻杆允许空间还可采用“O”圈及其他密封结构形式。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14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