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30845.0 | 申请日: | 2013-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邱垂隆;褚润生;郭荣彬;汤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姜以岭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离合器 接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尤指一种改善油压分泵位置的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换挡式机车可依其离合器驱动方式而分为机械式及油压式,机械式的控制方式是由离合器控制器的运动,经连杆传递到离合器释放轴承,释放轴承再压迫放松杆内端,使其外端将压板提起而分离动力。当拉杆慢慢放松时,离合器弹簧即慢慢推挤压板压紧圆盘摩擦片而将离合器再度接合;油压式的控制方式是将油压总泵连接到离合器控制器上,而以油压管连接到油压分泵,油压分泵内活塞直接推动释放轴承。换言之,油压的作用可代替连杆机构。
油压式离合器的好处在于离合器拉杆作用时,手部施加力量较机械式轻,因此较为省力,且拉杆作用时以液压油传递力量,不受设计(layout)影响,故其顺畅度较佳。此外,一般机械式离合器在冷车与热车时,离合器间隙会随引擎温度上升而变大,严重时导致离合器切开量不足,油压式则具有自动调整间隙功能,可避免此状况发生,对于排气量大的机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油压式驱动离合器的机车引擎外观如图1所示,包含一右曲轴箱外壳11、一油压分泵13以及一油压管15,其作动方式是由一油压总泵(图未示出)透过油压管15将驱动油送至油压分泵13,再因应使用者的控制而驱动离合器(图未示出),使动力分离。
由图1可知,现有的机车引擎中,油压分泵13位于右曲轴箱外壳11附近,此种方式不但油压管15不易配置,且凸出的油压管15以及油压分泵13的所在位置均容易影响驾驶人,甚至造成驾驶人误踏而增加组件损坏风险。
此外,对于这类采取油压式驱动离合器的大排气量机车驾驶人来说,机车的整体外表是否美观利落更是选购时的一大重点,过分凌乱或是多余的管线对于机车本身的价值更是一大伤害。
因此,提供一种更合适的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改善油压分泵的位置以简化油压管路整体的配置进而使机车的整体外表更加美观,同时减少组件的潜在被损害因素,实乃为此业界亟需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改善现有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中油压分泵的位置,使其简化油压管路整体的配置并间接减少组件的潜在被损害因素。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包含一右曲轴箱外壳、一油压分泵、一连接管以及一油压管接头,其中油压分泵设置于右曲轴箱外壳的内侧,且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油压分泵而其另一端贯穿突出右曲轴箱外壳并与油压管接头相连接。
依上述的配置,本实用新型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可将油压分泵藏于右曲轴箱外壳内侧,并透过设置一连接管而达到改善油压管接头的位置,进而减少油压管的修饰以及降低驾驶人衣物意外干涉或是脚意外踏到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可更包含一油压管固定螺栓,设置于油压管接头上,以锁固连接管与油压管接头,减少两组件之间脱落的可能性进而增进驾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可更包含一空气排放螺栓,设置于油压管固定螺栓上,以排放连接管与油压管接头(甚至整个油压管路)内部的空气,确保油压管路内部没有多余的空气,降低相关组件失效机率并提升整体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可更包含一油压管(图未示出)以及一油压总泵,油压管直接安装于油压管接头与油压总泵之间,透过此油压管将本实用新型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连接至整台机车的油压管路上,使本实用新型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得以发挥效用。
附图说明
图1系现有的机车右曲轴箱外观的结构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配置于机车右曲轴箱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1 右曲轴箱外壳 13 油压分泵
15 油压管 21 右曲轴箱外壳
23 油压分泵 231 油压管固定螺栓
233 空气排放螺栓 25 油压管接头
27 连接管 29 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机车引擎的油压离合器连接管装置。需说明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需在如下所述的任何特定的环境、应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实施。因此,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308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