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斗式孕育剂加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8847.6 | 申请日: | 2013-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3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何闯;任伟;荀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煤炭地质机械研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B22D1/00 | 分类号: | B22D1/00;C21C7/00;C2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斗 孕育 加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孕育处理过程中的孕育剂加入装置。
背景技术
孕育处理是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能促进形核的物质,在金属凝固过程中,促进形核、抑制晶粒生长过大,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孕育处理是目前铸造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方法。生产中常用的孕育剂有形核孕育剂和吸附孕育剂。例如,主要用于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铸造的硅钡孕育剂。用于球墨铸铁可显著增加石墨球数,用于灰口铸铁可以减少白口倾向。细化晶粒,改善石墨形态。经过硅钡孕育剂除孕育处理后,铸件可获得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更好的金相组织。
目前对金属的孕育处理有如下几种方式:浇包孕育法、随流孕育法、型内孕育法等。其中随流孕育法效果较好。在铸造行业,长期以来随流孕育一直存在运用弊端优越性未完全发挥。主要表现在孕育剂流速不稳定,不易控制加入量,设备结构复杂,操作要求高等。由于以上原因致使很多随流孕育装置不能较好地应用生产。针对以上问题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随流孕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漏斗式孕育剂加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孕育剂流速不稳定,不易控制加入量,设备结构复杂,操作要求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漏斗式孕育剂加入装置,包括手柄、牵丝、连杆、定滑轮、弹簧、直杆、漏斗,所述的连杆的一头连接手柄,其另一头与漏斗连接;所述的定滑轮设置固定在连杆上,所述的牵丝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直杆连接;所述的直杆的下端连接有球阀,所述的直杆的上端与弹簧连接,所述的球阀置于漏斗内的出料口处。
进一步的包括,所述的手柄上还设有控制开关,所述的控制开关与牵丝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所述的定滑轮固定在连杆的转折处,所述的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控制开关的带动方向垂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孕育剂通过出料口可直接加入钢铁液中,使孕育剂在钢铁液中瞬时孕育,提高孕育剂利用率,增强材料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柄;2、牵丝;3、连杆;4、定滑轮;5、弹簧;6、漏斗;7、控制开关;8、球阀;9、直杆;10、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漏斗式孕育剂加入装置,包括手柄1、牵丝2、连杆3、定滑轮4、弹簧5、漏斗6、直杆9,连杆3的一头连接手柄1,其另一头与漏斗6连接;定滑轮4设置固定在连杆3上,牵丝2的一端与手柄1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定滑轮4与直杆9连接;手柄1上还设有控制开关7,控制开关7与牵丝2连接;定滑轮4固定在连杆3的转折处,弹簧5的伸缩方向与控制开关7的带动方向垂直。直杆9的下端连接有球阀8,直杆9的上端与弹簧5连接,球阀8置于漏斗6内的出料口10处。
工作过程:
第一步,将装置垂直放置,漏斗6大口朝上。
第二步,孕育剂放入漏斗6内,此时球阀8在弹簧5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
第三步,手握手柄1,使出料口10朝下。浇注时拉紧手柄1的控制开关7,控制开关7带动牵丝2在连杆3内移动,经过定滑轮4压缩弹簧5,使球阀8上移,此时球阀8与漏斗6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漏斗6内的孕育剂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出料口10进入铁水中,对铁水进行孕育。
第四步,孕育完成后,手松开控制开关7,在弹簧5的作用下,牵丝2通过定滑轮4在连杆3中反向移动,球阀8压于出料口10上方,下料停止。
本实用新型下料速度稳定,通过控制时间可控制加入量。不需要电力及其他能源支持,操作简便,无需专门培训,对操作人员要求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煤炭地质机械研制中心,未经江苏煤炭地质机械研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88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浆段全段注浆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碳纤维格栅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