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26005.7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6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景堂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27/00;H01R13/6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转换器,特别是一种与电动车充电插座配套使用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动车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在中国发展已有十年之久,由于节能环保、操作简单、骑行舒适、价格适中,深受中低收入阶层的青睐,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动车市场一直保持跨越式增长,电动车已在我国城乡得到迅速普及。但目前利用电动车充电插座作为电源输出的人不多,电瓶作为清洁干净的能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然而,由于电动车生产企业众多,充电插座又没有国家标准,为了追求特色,导致电动车充电插座不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三眼插座呈品字形分布,电源连接插片竖着放置,另一种是三眼插座呈品字形分布,中间的电源连接插片平着放置,导致电源外接时互不通用;正负极的输出有不一致,有的N/L两级输出,有的N/E或L/E两级输出。这些不规范不仅影响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且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都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研究,但至今尚未有合理的产品面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动车充电插座连接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接插使用方便、通过中间接插件的不同位置放置统一正负极输出、具有过载保护的插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连接盖、连接座、输出连接插座,所述的连接盖上设有连为一体的插头盖,连接座上设有连为一体的插头,插头盖与插头组成与电动车充电插座相配合的三眼插头,三眼插头的端面上设有呈品字形布置的左右长方形插孔和正中间的T型插孔,左右长方形插孔上设有左右接插件,T型插孔上设有中间接插件,T型插孔上设有卡槽,卡槽上方的两侧设有台阶,中间接插件竖放时与卡槽相配合,中间接插件平放时与两侧台阶相配合。
为了与电动车充电插座连接方便,所述插头的外壁上设有位于左右长方形插孔之间的插槽。
为了使用安全,所述的连接座上安装有电流过载保护器,电流过载保护器串联在输出电路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比较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是针对不同的电动车插座,可以方便的改变中间接插件竖放或平放的放置方式,就可以与电动车充电插座配套,不影响人们对电瓶的正常使用。
二是由于在输出电路上串联有电流过载保护器,可以在利用电动车电瓶的电源时,保证电瓶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接插件竖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接插件竖放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接插件平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接插件平放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连接盖,2连接座,3插头盖,4插头座,5T型插孔,6长方形插孔,7电流过载保护器,8输出连接插座,9左右接插件,10中间接插件,11台阶,12卡槽,13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头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连接盖1、连接座2、输出连接插座8,所述的连接盖1上设有连为一体的插头盖3,连接座2上设有连为一体的插头4,插头盖3与插头4组成与电动车充电插座相配合的三眼插头,三眼插头的端面上设有呈品字形布置的左右长方形插孔6和正中间的T型插孔5,左右长方形插孔6上设有左右接插件9,T型插孔5上设有中间接插件10,T型插孔5上设有卡槽12,卡槽12上方的两侧设有台阶11。当电动车充电插座中间的电源连接插片竖着放置时,中间接插件10竖放在卡槽12内并插头盖3压紧固定,即可与电动车充电插座配合使用。当电动车充电插座中间的电源连接插片平着放置时,中间接插件10平放在两侧台阶11上并插头盖3压紧固定,即可与电动车电瓶插座配合使用。
为了与电动车充电插座连接方便,所述插头4的外壁上设有位于左右长方形插孔6之间的插槽13。为了保证使用安全,所述的连接座2上安装有电流过载保护器7,电流过载保护器7串联在输出电路上。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景堂,未经陈景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26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高绝缘特性大孔径消防车用导电滑环
- 下一篇:带滤波功能的DC连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