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组发热线路氧化铝陶瓷发热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4891.1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1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国研电热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42 | 分类号: | H05B3/42;H05B3/6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线路 氧化铝陶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多组发热线路氧化铝陶瓷发热体。
背景技术
目前,发热体应用于电热水器、电热水龙头、即热式饮水机、电锅炉、电风幕和电暖气等电热设备上,而氧化铝陶瓷发热体由于具有热效率高、安全性好、功率大等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氧化铝陶瓷发热体其主要靠设置于发热体内的发热线路通电后工作进行发热,国内外传统的的氧化铝陶瓷发热体均为单组发热线路设计,如图1所示的A为单组发热线路,根据P=UI(功率=电压*电流)可知,在氧化铝陶瓷发热体工作时,单组发热线路的载电流较大,此种设计如应用于大功率氧化铝陶瓷发热体上,因其抗电流能力差,经长时间的工作,发热线路很容易烧损,从而造成氧化铝陶瓷发热体不能发热,产品直接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承载大功率而不会烧损发热线路的氧化铝陶瓷发热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组发热线路氧化铝陶瓷发热体,包括氧化铝陶瓷芯体及氧化铝基片,所述氧化铝基片呈卷状包覆于所述氧化铝陶瓷芯体的外侧面,所述氧化铝基片的内侧面印刷有至少两组发热线路,所述发热线路并联连接。
其中,所述发热线路呈往复回折结构。
其中,所述氧化铝基片的内侧面印刷有两组发热线路。
其中,所述氧化铝陶瓷芯体与氧化铝基片通过共烧完成封装。
其中,所述氧化铝基片的外侧面设置有两个电极焊盘,所述发热线路的两末端穿过所述氧化铝基片分别与两个电极焊盘连接。
其中,所述两个电极焊盘均焊接有引线。
其中,所述引线位于电极焊盘的焊接端向外弯折一角度。
其中,所述氧化铝陶瓷芯体呈实心棒状。
其中,所述氧化铝陶瓷芯体呈管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组发热线路氧化铝陶瓷发热体,其中,氧化铝基片呈卷状包覆于所述氧化铝陶瓷芯体的外侧面,确保氧化铝基片与氧化铝陶瓷芯体无缝隙地结合成一体,而氧化铝基片的内侧面则印刷有至少两组发热线路,发热线路呈来往复回折结构,确保发热线路的可发热面积更大化,并且至少两组的发热线路并联连接,从而让多组发热线路可以在提供大功率发热的情况下而又能够通过多组发热线路分摊电流,使得整体发热线路能承载更大的电流而不会被烧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单组发热线路设计的大功率氧化铝陶瓷发热承载抗电流能力差的问题,实现了小体积陶瓷发热体进行大功率发热的新突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组发热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组发热线路并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氧化铝陶瓷芯体 2—氧化铝基片 3—发热线路
4—电极焊盘 5—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组发热线路氧化铝陶瓷发热体,包括氧化铝陶瓷芯体1及氧化铝基片2,所述氧化铝基片2呈卷状包覆于所述氧化铝陶瓷芯体1的外侧面,所述氧化铝基片2的内侧面印刷有至少两组发热线路3,具体的,所述发热线路3呈往复回折结构,所述发热线路3并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国研电热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国研电热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48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