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分丝部件和上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1243.0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0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成;姜军;陈立军;翟毅;张敏;周晓辉;许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1/02 | 分类号: | D01D11/02;D01D5/0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丝束 解开 部件 上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分丝部件和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丝的生产工艺中,对丝束分丝和上油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在现有技术中,上油装置通常由油轮和位于油轮下方的导丝钩和导丝杆组成,所述导丝钩的钩数等于丝束的总根数。对丝束上油均采用以丝束为最小单位的上油方式上油。也就是说,在上油的过程中,由多根单丝合成的丝束不加分解地直接上油,这样的上油方式,从宏观上看,就每根丝束而言,上述的上油看上去是均匀的。但是,从微观上看,就每根丝束中每根单丝而言,上述的上油是很不均匀的。这正是因为采用了以丝束为最小单位的上油方式,每根丝束中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以致在上油过程中没有机会与油轮全面地接触,当每根丝束中单丝根数越多时,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得越严重,在下一道加热牵伸的工序中,没有上到油的单丝之间因受热熔融将会产生粘连现象,大大降低了长丝的质量和品质。特别是对分纤母丝用上述的上油方式上油后,在将分纤母丝的丝束分成单丝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断头和废丝,严重地影响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分丝部件,该分丝部件可将每一根丝束分解为多根子丝束或者单丝后上油,减少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的几率,有利于单丝均匀的上油,提高长丝中单丝之间的平行度,有利于提高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将每根丝束分解开的分丝部件,包括:主杆和多个支杆,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尾垂直于所述主杆的侧壁并沿着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多个支杆的端头朝向同一侧;所述多个支杆的个数至少等于丝束总根数的二倍减1。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多个支杆的个数至少等于丝束总根数的二倍减 1的技术手段,所以,至少可以将每一根丝束平均或基本平均分为两根子丝束,并将两根子丝束分别置入由支杆形成的两个相邻的间隙中,减少了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的几率,有利于单丝均匀的上油,提高长丝中单丝之间的平行度,有利于提高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
所述多个支杆的个数等于每一根丝束中单丝根数加1的和与丝束总根数的乘积;所述多个支杆平均分为多个组;所述多个组的组数等于丝束的总根数;每一个组中相邻支杆间的距离均相等;每两个相邻的组中相邻支杆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两个相邻的组中相邻支杆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每一个组中支杆间的距离。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多个支杆的个数等于每一根丝束中单丝根数加1的和与丝束总根数的乘积的技术手段,所以,可以将每一根丝束全部分解为单丝,并将每一根单丝分别置入由支杆形成的间隙中,消除了单丝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压靠的现象,有利于单丝进一步均匀的上油,进一步提高长丝中单丝之间的平行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分纤母丝的分丝生产率和质量。又由于采用了多个支杆平均分为多个组,多个组的组数等于丝束的总根数,两个相邻的组中相邻支杆间的距离大于每一个组中支杆间的距离的技术手段,所以,每一根丝束中的单丝都在同一个组中,丝束之间的分界限十分明显,有利于操作人员在下道工序的生头操作。
所述主杆与所述多个支杆之间设有多个子主杆;所述多个子主杆与所述主杆之间为可拆装连接;每一个所述子主杆分布有多个所述支杆。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主杆与多个支杆之间设有多个子主杆,多个子主杆与主杆之间为可拆装连接,每一个子主杆分布有多个所述支杆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根据不同头数的丝束灵活地配置出相应的分丝部件。降低了分丝部件的制造成本。
所述多个支杆分成两行沿着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多个支杆分成两行沿着主杆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增大相邻两个支杆间的间隙,有利于上油时的分丝操作。
所述主杆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所述支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圆角正方形或圆角矩形;所述椭圆的长轴垂直于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所述圆角矩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主杆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支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圆角正方形或圆角矩形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分丝部件供用户选用。又由于采用了椭圆的长轴垂直于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圆角矩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的技 术手段,所以,可以在保证分丝部件的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增加支杆的密度,有利于制造高密度分丝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1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丝用油气泡去除装置
- 下一篇:新型洗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