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砂车输砂绞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1227.1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5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宪;杨玉荣;张兴荣;冯建国;苏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3/32 | 分类号: | B65G33/32;B65G33/34;B65G33/2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25706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混砂车输砂绞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装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压裂作业的新型混砂车输砂绞龙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能源大国,石油储量比较少,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原油,近年来,随着石油开采时间的推移,产量日渐减少,以往的采油工艺也不能满足实际的工况需求。需要使用压裂车组注入酸性混合支撑剂。其中混砂车为车组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混合支撑颗粒及其他材料供给高压泵车注入井底。其性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现有的压裂混砂车输砂绞龙装置由绞龙轴,绞龙外壳,上端传动机构,下端传动机构组成。绞龙轴叶片采用螺旋形式向上传送石英砂、涂料砂等硬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下端传动机构密封比较困难,多数采用密封机构处在绞龙内部,通过隔板和密封圈密封,密封性,可靠性及寿命较差,且容易出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好且故障率低的新型混砂车输砂绞龙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是:包括绞龙外壳,其内设有绞龙轴,绞龙轴上设有叶片;所述的绞龙轴贯穿绞龙外壳后分别设有上、下端传动机构。
上述方案可进一步改进为:
所述的绞龙轴与绞龙外壳的连接处设有合金密封圈。
所述的上、下端传动机构均包括通过轴承座套装在绞龙轴端部的轴承。
所述的下端传动机构的轴承内侧通过压环和油封密封。
所述的下端传动机构的轴承座外侧设有尾端端盖,其上设有注油孔。
所述的轴叶片夹角为29度,螺距为17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绞龙外壳内部使用合金密封圈并将下端传动机构置于输砂绞龙外部,此结构彻底解决了混砂车螺旋输砂绞龙底部密封装置故障问题;其一合金密封圈的抗磨性大大优于传统的填料密封形式;其二下端传动机构设置在输砂绞龙外壳外面。防止因为漏砂而导致轴承卡死。
2、绞龙轴叶片夹角为29度,螺距为175mm的提高了输砂的稳定性及输砂效率;
3、下端传动机构通过油封、压环密封,尾端端盖开注油孔,保养维护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上端传动机构;2、绞龙中轴;3、绞龙外壳;4、下端传动机构;5、砂斗;6、合金密封圈;7、油封;8、轴承座;9、调心球轴承;10、蛟龙端轴;11、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2,一种新型混砂车输砂绞龙装置,包括绞龙外壳3,其内设有绞龙轴,绞龙轴由中间的绞龙中轴2和两端的蛟龙端轴10组成;绞龙中轴2上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夹角为29度,螺距为175mm;两端的绞龙端轴10贯穿绞龙外壳后分别设有上、下端传动机构1、4,且绞龙端轴10与绞龙外壳3的连接处设有合金密封圈6。上、下端传动机构1、4均包括通过轴承座8套装在绞龙端轴10端部的调心球轴承9;下端传动机构4的调心球轴承9内侧通过压环11和油封7密封,轴承座8外侧设有尾端端盖,其上设有注油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可靠,拆卸方便;2、较好的密封性;3、传动效率高;4、润滑简单,维护少。5、绞龙轴叶片夹角29度叶片螺距175mm提高输砂的稳定性及效率。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有可能对具体尺寸,或者局部结构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1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装置
- 下一篇:采用镍氢电池的电动公交车快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