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秸秆还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11091.4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9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凤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凤翔 |
主分类号: | A01D82/00 | 分类号: | A01D8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秸秆 还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中将秸秆、草等杂物碾平,从而使秧苗等农作物可靠种植在农田上的高效秸秆还田器。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越发重视,大部分地区已实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不但能消除因秸秆焚烧带来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秸秆本身具有一定的肥料价值而得到进一步的利用;但秸秆在还田中,为了保证秧苗能稳定、可靠地插在农田中,需对秸秆进行粉碎,然后和草等杂物碾入农田内;最传统的工具是使用一木杆和在木杆一端设置一圆环形铁环,但此种工具对传统的杂草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秸秆的还田量大,且秸秆的硬度较大,此种工具已显得不适用。
为此有人实用新型了一种机械工具,此种工具的结构包括一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机架两侧的牵引杆,牵引杆上设有一排刀口向下的滚刀,牵引杆上还设有处于滚刀后侧的滚杆,其工作过程为:使秸秆、杂草在水中浸泡几天后,将机械工具开入农田,滚刀先将秸秆、杂草和泥块从农田中勾出混合,由于秸秆、杂草等杂物重量较轻,其处于泥块的下部,然后通过后续的滚杆将农田滚平,但此种结构容易使秸秆、杂草结块,造成农田某些位置不能有效地可靠地插进秧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秸秆、杂草等杂物有效、均匀的碾平,从而使农田上可靠、有效地插进秧苗的高效秸秆还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滚笼、支架,滚笼和支架通过滚笼轴连接,滚笼为圆柱状,包括若干沿滚笼轴向设置的滚刀;所述支架包括和驱动装置连接的前后轴和将滚笼连接的左右轴。
所述滚笼轴向长度为200-250mm,其周向直径为35-45cm,高度为25-35cm。
所述前后轴上设有供人站立的站板。
所述滚笼可分段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滚笼的设置,使还田器在工作过程中,能将秸秆、杂草等杂物均匀摆平,从而克服了传统机械工具秸秆、杂草容易结块的现象,改善了农田的使用环境,为秧苗能顺利、健康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证;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滚笼等部件参数的优化,经过试验,使本实用新型的还田器能有效的将田中的秸秆、杂草压入农田泥土下,使之不会发生结块现象;3)本实用新型设置站板,在需要时可供人站立,方便操作;4)本实用新型可将滚笼分段设置,其一为了降低制造难度,其二能够省工节本,其三为了提高滚笼的强度,其四为了转弯时更加灵活,其五操作速度快,其六还能疏松土质、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达到增产增效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且能有效保证秸秆还田,同时具有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在广大农村进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滚笼、2为滚轮轴、3为滚刀、4为前后轴、5为左右轴、6为站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滚笼1、支架,滚笼1和支架通过滚笼轴2连接,滚笼为圆柱状,包括若干沿滚笼轴2向设置的滚刀3;所述支架包括和驱动装置连接的前后轴4和将滚笼1连接的左右轴5。
所述滚笼轴2向长度为200-250mm,其周向直径为35-45cm,高度为25-35cm。
大滚笼轴向长度为300-320mm,其周向直径为35-45cm,高度为 25-35cm。
所述前后轴4上设有供人站立的站板6。
所述滚笼1可分段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先将秸秆、杂草等农作物在水中浸泡几天后;将还田器开进农田;驱动机构驱动支架带动滚笼1滚动,秸秆、杂草和泥块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物进入滚笼1,此时混合物分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滚笼1内,一部分在滚笼1外,滚笼1内的混合物在滚笼1旋转过程中使混合物混合均匀,且通过滚刀3进一步的将混合物进行破碎,因秸秆、杂草重量较轻,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泥块之下,在其达到最低点时,秸秆、杂草被压入农田内,同理处于滚笼1外的混合物也被压入农田内;最后通过设置在滚笼1后端的后轴4将农田摆平。
如使用50的大型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每天可以造作100-120亩农田,如使用小型拖拉机作业,每天可以造作40-50亩农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凤翔,未经沈凤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110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四(二乙胺基)季鏻盐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