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兰科植物栽培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03690.1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3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安市旺盛经济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傅契克 |
地址: | 35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兰科 植物 栽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栽种铁皮石斛、霍山石斛、金钗石斛、石仙桃等兰科植物的多层兰科植物栽培床,它可置于大棚内、或树林中种植。
背景技术
石斛是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长期以来,药用石斛主要依靠采收野生品种,而由于过度采挖,致使野生资源严重枯竭,濒临绝迹。目前国家已将野生铁皮石斛等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植物,为了切实有效地保护这种兰科植物属植物资源,数十年来,不少科研人员、专家等不断研究探索石斛的人工种植方法,目前已知的常规培育方法有:采用大田棚内畦地种植,或者尽量模仿野生石斛生物学特性的培育方法,例如:①贴树栽植法-是指直接将石斛苗绑扎缠绕于树干进行栽培;②贴石栽植法-在石块或固体墙体上凿出凹穴,将石斛等兰科植物苗栽植于凹穴中。
上述栽培方法都普遍存在栽培成活率不高、产量低、空间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兰科植物栽培床,它既可满足兰科植物栽培所需要的半阴半阳环境以及通风透气性高等环境要求,又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方便栽培管理,从而有利于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一种多层兰科植物栽培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层以上自下而上叠放的栽培床体,每层栽培床体由槽口向上的槽体以及安装固定于槽体底部的支撑腿构成。
栽种时,将兰科植物培养料放置于槽体内,在兰科植物培养料上栽种兰科植物即可。栽种过程中,可根据兰科植物生长需要,间隔一段时间调换上下层栽培床体的高度位置,从而使各层栽培床体光照均衡,生长均衡。
为了便于上下两层栽培床体的叠放,槽体的顶部周边设有用来与上一层栽培床体的支撑腿配合插接定位的支撑腿插接凹槽。
所述槽体可为方形或长方形槽,槽体外沿的宽度优选在10-120cm之间,长度优选在60cm以上,高度优选在5-20cm之间,上下两层栽培床体的间距优选在15-100cm之间。
所述槽体外沿的宽度最好在30-40cm之间,长度最好在60-100cm之间,高度最好在8-12cm之间,上下两层栽培床体的间距最好在30-80cm之间。根据该组尺寸结构设计制造的多层兰科植物栽培床,能达到最佳的通风透气效果和最适宜的半阴半阳生长环境。
为了便于根据需要调节上下两层栽培床体的高度,所述支撑腿上还可设有用来调节支撑腿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栽培床体的设置,既可满足兰科植物栽培所需要的半阴半阳环境以及通风透气性高等环境要求,又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方便栽培管理,从而有利于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各层栽培床体不同的光照通风条件种植不同种的兰科植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撑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槽体,2、支撑腿,3、支撑腿插接凹槽,4、兰科植物培养基质,5、兰科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种多层兰科植物栽培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层以上自下而上叠放的栽培床体,每层栽培床体由槽口向上的槽体1以及安装固定于槽体1底部的支撑腿2构成。槽体1可用塑料、竹、木、藤、金属等各种材料构成。
槽体1的顶部周边设有用来与上一层栽培床体的支撑腿2配合插接定位的支撑腿插接凹槽3。
所述槽体1为方形或长方形槽,槽体1外沿的宽度在10-120cm之间,长度在60cm以上,高度在5-20cm之间,上下两层栽培床体的间距在15-100cm之间。
所述槽体1外沿的宽度在30-40cm之间,长度在60-100cm之间,高度在8-12cm之间,上下两层栽培床体的间距在30-80cm之间。
所述支撑腿2可以是固定高度的,也可以是高度可调的。当所述支撑腿2高度可调时,可在所述支撑腿2上设有用来调节支撑腿2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例如:支撑腿2可由两节以上相互套接的管件组成,高度调节装置可由设于两节管件连接部之间的螺纹连接部构成(如图3所示),或者由设置在其中一个管件上的滑道及卡槽,设在另一个管件上的插销及插孔构成(如图4所示),或者也可由现有的其它各种高度调节结构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栽培床体1也可称作栽培槽或栽培棒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安市旺盛经济林研究所,未经福安市旺盛经济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03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食用菌培养床的摆动式多喷头喷淋管
- 下一篇:一种修枝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