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高、低温铝合金电力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9007.1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5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明;於国良;赵影;周俊民;侯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和电普华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王加岭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铝合金 电力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力电缆,特别是一种耐高、低温铝合金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铜价一路走高,我国不少电线电缆行业生产厂家已经苦不堪言。日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资深专家表示,电线电缆的铝代铜是一种发展趋势,但要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家的声音,不仅指出了电线电缆行业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铝代铜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个铜资源短缺的国家,精铜产出率又仅有40%,其中电子电器产品占了铜资源消耗25%,而铝的储量丰富且价格低,用铝来做替代产品,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出路。20世纪70年代,铝代铜首次出现在汽车散热器(水箱)市场,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小轿车的全部替代;2006年美铝主席贝尔达在该公司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更明确表示热交换器产品已完全采用铝材料,所以他们才在美国和欧洲都新建了工厂。在家电行业,空调铜铝连接管这一项,2007年12家大型空调企业消费量是1000万套,替代铜1.1万吨;而根据国际KFB调查报告,包括开利、LG、日本多久企业在内、2007年全球空调铜铝连接管使用率55%。
通过科研攻关研制成“耐高、低温铝合金电力电缆”,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能起到“以铝代铜”的目的,极大地节约我国紧缺的铜资源并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与传统的铜芯电缆不同,这种铝合金电缆采用高延伸率铝合金材料,在纯铝中通过加入铁等材料,并经过紧压绞合工艺及特殊 的退火处理,将合金铝中的空隙“挤压”干净减少截面积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绝缘材料采用硅橡胶或氟塑料,采用钢丝编织铠装结构。
据专家介绍,该耐高、低温铝合金电缆安全性能优于铜芯线缆,当其表面与空气接触时,将形成一种薄而坚固的氧化层,能耐受各种腐蚀。因为添加了铁产生高强蠕变性能,即使在长时间过载和过热时,也能保证连接稳定。
此外,这种铝电缆的反弹性能比铜电缆小40%,柔韧性能比铜电缆高24%,因为耐高、低温铝合金电缆的重量仅为铜电缆的50%,还可有效降低安装成本。
据悉,铝合金电缆因为技术先进成熟,广泛使用于世界许多著名工程项目,如亚特兰大奥运会场馆、华盛顿会展中心、纽约机场等。使用表明,按照规范要求生产和安装的铝合金电缆在使用中从未发生任何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油等性能,又具有经济性能优良且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安全性能、连接性能等多项特性的耐高、低温铝合金电力电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耐高、低温铝合金电力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隔离层和外护层,在导体上挤包绝缘层,其中绝缘层由硅橡胶或F46材料制成,且硅橡胶应进行硫化,外护层选用抗撕裂硅橡胶或丁腈等材料。
优选地,导体采用8030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在导体上挤包绝缘层形成缆芯,在缆芯外有耐高温无纺布绕包层,绕包层在隔离层内。
优选地,隔离层和外护层之间设有铠装层,铠装层选用铝合金联锁铠装。
优选地,隔离层选用硅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绝缘层选用具有特殊性能的硅橡胶和F46材料,使电缆具有耐高温、耐油、耐低温等性能;外护层采用抗撕裂硅橡胶或丁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油、耐温性能;导体采用8030铝合金大大降低用户的建设成本;铠装层采用联锁铠装,使电缆具有了较好的柔软性。本电缆特别适用于额定电压3kV及以下耐高低温、耐油场合用电力电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2、绝缘层,3、填充,4.绕包层,5、隔离层,6、铠装层,7、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导体1上挤包硅橡胶或F46绝缘层2;绝缘线芯成缆时加填充3;然后在缆芯外有耐高温无纺布绕包层4;绕包层外有隔离层5;隔离层5外有铝合金带联锁铠装层6;铠装层外有外护层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和电普华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和电普华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9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