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92919.6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胡虚怀;伍绍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纳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永宁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排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抽油烟机,按集风罩分类有薄型、亚深型、深柜型等。其中薄型不具有集风罩,风柜浅,吸排烟效果较差,油烟容易散溢到室内;深柜型具有较大较深的风柜和集风罩,能够罩住上升中的油烟,吸排烟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安装于炉灶上方,风柜和集风罩又较大,占用空间大,非常影响使用者活动,并且制造耗材也增加,不够节约;而亚深型处于薄型与深柜型之间,不利影响较二者小,但是使用效果也相比于二者有所降低。
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抽油烟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对使用者的影响并且能防止油烟散逸到室内的抽油烟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抽油烟机,包括集风罩、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相互隔离的吸风系统及送风系统,所述集风罩围成一集风区域,所述集风罩具有夹层,所述夹层与所述送风系统通过一送风管连接,所述集风区域与所述吸风系统通过一吸风管连接;工作时,由所述送风系统送出的风经所述送风管进入所述夹层,再通过所述开口高速射出后形成阻挡油烟散逸的风幕。
所述送风管及所述吸风管均具有弹性伸缩性质。
所述送风管与所述吸风管是由在一个管道内设置隔板隔离形成。
所述吸风管与所述集风区域结合处设有止回阀。
所述集风罩一面固定于墙上,其余三面设有夹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所述送风系统送入的空气在经过所述夹层限制后,从所述开口高速射出形成风幕,可以将油烟阻挡在风幕围成的空间内,防止油烟散逸至室内;由于阻挡油烟的是空气形成的风幕而非实体,故可以在保证良好的吸排油烟效果的情况下缩小集风罩占用空间,从而降低对使用者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油烟机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2为图1集风罩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箱体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
集风罩1 夹层11
开口111 集风区域12
箱体2 吸风系统21
第一风箱211 第一入口2111
第一出口2112 第一风轮2113
第一电机2114 送风系统22
第二风箱221 第二入口2211
第二出口2212 第二风轮2213
第二电机2214 送风管3
吸风管4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油烟机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集风罩1、箱体2,所述箱体2内设有吸风系统21及送风系统22,所述集风罩1围成一集风区域12连接所述吸风系统21,所述集风罩1具有夹层11,所述夹层11与所述送风系统22连接,且所述夹层11设有开口111位于所述集风罩1边缘,所述吸风系统21与所述送风系统22隔离。
请参照图2,所述集风罩1一侧固定在墙上(未图示),位于灶台(未图示)上方,其余三面是由不锈钢制成的挡板,所述挡板围成一个集风区域12,且所述挡板内部设有夹层11,形成较窄的通道,所述夹层11与所述送风系统22通过一送风管3连接,所述集风区域12与所述吸风系统21通过一吸风管4连接。所述送风管3及所述吸风管4均具有弹性伸缩性质。
请参照图3,所述箱体2的侧板为冷轧板,表面喷涂金属漆,面板材料采用不锈钢。所述吸风系统21具有一第一风箱211,所述第一风箱2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入口2111和一第一出口2112,所述第一风箱211内部装设有一第一风轮2113及驱动所述第一风轮2113的一第一电机2114,所述第一电机2114及所述第一风轮2113靠近所述第一出口2112;所述送风系统22具有一第二风箱221,所述第二风箱22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二入口2211和一第二出口2212,所述第一入口2111和所述第一出口2112位于所述箱体2同一侧;所述第二风箱221内部装设有一第二风轮2213及驱动所述第二风轮2213的一第二电机2214,所述第二电机2214及所述第二风轮2213靠近所述第二出口2212;所述第一风轮2113及所述第二风轮2213采用相同规格,转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轮2113及所述第二风轮2213的转速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纳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纳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929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