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腔通气型内镜外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3692.0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6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熊源长;王嘉锋;陈辉;余喜亚;李斌本;邓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273 | 分类号: | A61B1/27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 型内镜 外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通气型内镜外套管。
背景技术
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胃镜等经口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是有一定风险。这是由于食管口与气道口在咽喉部位相邻,正常清醒时由于咽喉部位受刺激会引起的呛咳等反射,从而防止食管口涌出的胃液等呕吐物流入气道,而麻醉会消除这种反射。因此麻醉状态下接受经口胃镜等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时,患者可能面临误吸入胃液等消化道内容物引起吸入性肺炎等致命性的意外风险。目前临床上预防这一致命风险尚无特殊有效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医生的操作经验和患者的禁食禁水,但这些都不能完全避免胃液和肠液返流误吸这一致命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全身麻醉可能导致患者舌后坠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并抑制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此时往往需要中断胃镜操作进行面罩辅助通气,或者利用气管插管技术进行机械通气,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不便,且气管插管又带来了咽喉部结构和气管粘膜损伤的风险。针对这些问题目前临床上也没有方便有效的解决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通气型内镜外套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胃镜等经口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时会发生返流误吸、气道梗阻和呼吸抑制等临床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的主要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与胃镜等经口消化内镜相匹配的双腔通气型内镜外套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通气型内镜外套管,包括防咬型口圈、主导管、主导管密封圈、通气导管和两个充气气囊及其附属管道和阀门;其中的主导管密封圈位于主导管远心端开口处;
所述的两个充气气囊及其附属管道和阀门,是指主气囊、主气囊通气管、主气囊阀门,以及副气囊、副气囊通气管、副气囊阀门;主气囊位于主导管近心端开口上方;副气囊位于通气导管近心端开口上方。
所述的主导管,长度19-22cm,内径15mm,外径18mm。以选用软性套管为佳。
所述的主导管内壁中嵌有主导管弹簧圈,长度为从主导管远心端开口至主气囊近心端。主导管弹簧圈宜选用硬性材质。
所述的主导管远心端开口附近还设置有主导管口圈卡口,将主导管固定在防咬型口圈上。
所述的主导管密封圈为一可旋式结构,外径设置与主导管内径相匹配,通过旋转螺纹固定于主导管,开口处设置硬性橡胶结构,中心开口以约5mm这佳。
所述的通气导管位于主导管一侧(以左侧为宜),近端位于两个充气气囊中间,远端开口为标准气管导管开口形状。
临床使用时,两个充气气囊及其附属管道和阀门,可通过充气管道与导管远端充气阀相连。
另外,可将主气囊设为无色,副气囊设为蓝色,以便于区分。
本文中,提及的近端即近心端,为进入食管内的一端。提及的远端即远心端,为靠近口腔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下内镜操作时,近端主气囊可避免胃内容物返流引起误吸,远端副气囊可封闭气道,有利于通过通气导管进行辅助呼吸或吸痰,以避免全身麻醉引起的气道梗阻或误吸;主导管弹簧圈的设置可避免导管打折或气囊充气时压迫导管引起导管内狭窄;主导管远端卡口有利于固定外套管于口圈上,避免外套管随胃镜进退移位;主导管密封圈有利于减少胃镜操作充气时向上方泄露的气体量,以减少气体充入量,而需要吸引胃内容物时又可旋下密封圈,从内镜外进行吸引,从而发挥防返流误吸、防气道梗阻和呼吸抑制、防导管移位、打折或狭窄及防漏气等四大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咬型口圈;2主导管;3主导管密封圈;4通气导管;5内镜;6主气囊;7主气囊通气管;8主气囊阀门;9副气囊;10副气囊通气管;11副气囊阀门;12主导管弹簧圈;13主导管口圈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双腔通气型内镜外套管,包括防咬型口圈1、主导管2、主导管密封圈3、通气导管4、两个充气气囊及其附属管道和阀门,主导管密封圈3位于主导管远心端开口处,
所述的两个充气气囊及其附属管道和阀门,是指主气囊6、主气囊通气管7、主气囊阀门8,以及副气囊9、副气囊通气管10、副气囊阀门11;主气囊6位于主导管2近心端开口上方;副气囊9位于通气导管4近心端开口上方。临床使用时通过充气管道与导管远端充气阀相连。
所述的主导管2,长度为20cm,内径15mm,外径18mm。
主导管内壁中嵌有硬性的主导管弹簧圈12,长度为从主导管远端开口至主气囊近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3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囊止血器
- 下一篇:应用于物联网的RFID识别定位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