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口径物镜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3357.0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0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军;张锦亮;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物镜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工艺装置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物镜拆卸的工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大口径物镜拆卸的工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军用光学仪器大都带有由透镜、压圈和金属镜筒构成的物镜。为了保证军用光学仪器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可靠性及密封性,透镜除用压圈压紧外,还要在透镜与镜筒之间粘接硅橡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常常会导致透镜膜层脱落、表面损伤等问题,因此需要从镜筒上将透镜拆卸下来进行返修。目前,对于拆卸直径在80㎜以内的小直径透镜而言,由于透镜与镜筒的胶粘面积小,而惯用的拆卸方法是将物镜浸泡在汽油里,等硅橡胶溶解后用硬物拨离残留在透镜与镜筒之间的剩余硅橡胶,然后用手推的方式将透镜从镜筒中取出。然而,此拆卸方法要用硬物拨离硅橡胶,易给透镜带来表面划痕和边缘破损的问题,并且浸泡时间长,拆卸周期长、效率低。而对于直径大于80㎜物镜而言,由于透镜与镜筒的胶粘面积大、汽油渗入胶层的厚度有限,需要较大的推力才能将透镜从镜筒中拆下来,因大口径透镜的强度较低,用手工拆卸时极易造成透镜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大口径物镜的透镜拆卸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的拆卸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口径物镜拆卸装置包括支撑 板、顶柱、橡胶垫、n个调节螺杆且n≥2,所述支撑板为矩形板,其板面上设有n个螺孔,所述顶柱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一个端面为平面,另一个端面为球面,该球面与被拆卸透镜的曲率半径相同、方向相反,所述顶柱的柱面直径与镜筒中最小内径段间隙配合;所述拆卸装置在使用状态下,所述顶柱垂直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其球面端位于所述镜筒中且通过橡胶垫与所述透镜的球面接触,所述n个调节螺杆通过镜筒上的n个过孔与所述支撑板上的n个螺纹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撑板、顶柱、调节螺杆构成了大口径物镜拆卸装置,与现有浸泡拆卸法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较大且平稳的推力,解决了手动推力量不足的缺陷。
(二)在本实用新型中,顶柱采用了与物镜曲率半径相同、方向相反的球面,增大了物镜与顶柱的接触面积且使得顶柱和物镜可靠接触,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造成对物镜的损伤;同时利用螺纹的螺距计算拆卸量,达到量化控制,较好的保证了物镜平稳退出,确保了物镜的拆卸质量。
(三)本实用新型只需几个机械零件即可实现物镜的完好拆卸,具有结构简单、架设方便、占用空间小、操作环节少、拆卸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拆卸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拆卸物镜的实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拆卸装置包括支撑板1、顶柱2、橡胶垫3、四个调节螺杆4。支撑板1为金属矩形板,其板面上设有 四个螺孔,这四个螺孔的位置与被拆卸物镜的镜筒6法兰上的四个过孔位置相对应。顶柱2为尼龙棒制作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一个端面为平面,另一个端面为球面,该球面与被拆卸物镜的透镜5的曲率半径相同但方向相反,顶柱2的直径与镜筒6中的最小内径段相当,亦即顶柱2与镜筒6最小内径段之间为0.3㎜的间隙配合。橡胶垫3为航空硅橡胶圆形片。拆卸装置在使用状态下,顶柱2垂直放置于支撑板1上,其球面端位于镜筒2中且通过橡胶垫3与透镜5的球面接触,四个调节螺杆4通过镜筒上的四个过孔与支撑板1上的四个螺纹孔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拆卸装置的具体拆卸方法如下:
①用深度尺测量镜筒四角与支撑板1之间的间距h,保证等高;
②将内六方扳手放入调节螺杆4进行旋转,要保证四个调节螺杆4旋转的圈数一致,确保透镜5从镜筒6中垂直推出;
③当透镜5即将脱离镜筒6时,操作者须拿稳镜筒,避免镜筒6因自重脱离对透镜5造成的损伤,严格按以上步骤操作,即可实现大口径物镜的顺利推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未经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3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