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1447.6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7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市闽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蛋白 纤维 混纺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是一种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纺织品开发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绿色纺织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及其市场应用。全球纺织服装的走势在一片回归 自然的复古浪潮冲击下,素材选择以天然纤维及天然再生纤维为主要原料。在新问世的各种纺织材料中,大豆蛋白纤维以其质感柔软光滑、穿着舒适、保暖性好等性能而被纺织行业看重。
大豆蛋白纤维是以出油后的大豆废粕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将豆粕中的球蛋白提纯,并利用助剂、生物酶的作用使提纯的球蛋白改变空间结构,再添加羟基和氨基等高聚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蛋白纺丝液。熟成后,用湿法纺丝工艺纺成单纤为0.9~3.0dtex的丝束,经醛化稳定纤维的性能后,再经过卷曲、热定形、切断,即可生产出各种规格的纺织用高档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具有真丝般的光泽,其悬垂性也极佳,手感柔软、滑爽,质地轻薄。
现有的面料一般由纱线制成,现有的纱线包括纯纺纱线、混纺纱线,纱线由纤维纺制而成,纤维的种类繁多,各种不同类型的纤维纺制而成的纱线性质不同。其中:所述的细旦腈纶一般是指线密度在1.11dtex以下的腈纶纤维产品。细旦腈纶纤维手感柔软、强度高、光泽柔和、吸湿性比普通腈纶高一倍,织物具有真丝的天然手感,轻薄柔软,透气性、悬垂性良好。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大豆蛋白纤维和细旦腈纶纤维的混纺纱是属于已知的纱线品种。
现有的面料一般包括纯纺面料、混纺面料、交织面料,其中混纺面料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其中经线和纬线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纤维混在一起纺制而成,这种织物的优点是可以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纤维的特点和功能,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面料的性能且交织在一起后相互影响可以产生独特的效果,而纱线的粗细、面料的经、纬密度等都会对混纺面料最终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从现有的纱线中选择合适的纱线作为混纺面料的经纬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时对于纱线的粗细及面料的经、纬密度的选择也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反复试验才能最终获得理想的面料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质地轻薄、手感柔软、悬垂性良好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面料。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它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线与纬线都是混纺纱;所述经线的经密度为25根/cm至50根/cm;所述纬线的纬密度为22根/cm至48根/cm;所述混纺纱为大豆蛋白纤维和细旦腈纶纤维混纺纱并且该混纺纱的纱支数为20S至70S。
作为优选:
所述混纺纱的纱支数为40S,所述经线的经密度为35根/cm,所述纬线的纬密度为33根/cm。
所述混纺纱的纱支数为60S,所述经线的经密度为48根/cm,所述纬线的纬密度为47根/cm。
所述混纺纱是混纺比为50/50。
所述面料组织为平纹、斜纹、缎纹或小提花组织。
本实用新型所得的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面料,所述的经线与纬线都是大豆蛋白纤维和细旦腈纶纤维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具有真丝般的光泽,手感柔软,质地轻薄,细旦腈纶纤维手感柔软、强度高,因此这两种纤维的混纺纱继承了它们的特性,使之大豆蛋白纤维和细旦腈纶纤维混纺纱交织而成的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因其合理的结构,优异的纤维特性,使之具有良好的手感、良好的悬垂性、轻薄的质地,满足了人们追求舒适、健康的面料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混纺纱1、经线2、纬线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面料,它由经线2和纬线2交织而成,所述的经线2与纬线2都是大豆蛋白纤维和细旦腈纶纤维混纺纱1,混纺比为50/50(明显的还可以从市场上采购得到其他混纺比的纱);所述混纺纱1的纱支数为40S,所述经线2的经密度为35根/cm,所述纬线2的纬密度为33根/cm。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面料生产过程:
1.从市场上(浙江嘉利蛋白纤维有限公司)购得40S大豆蛋白纤维和细旦腈纶纤维混纺纱1,其混纺比为50/50。
2.分条整经。
3.调整经纱张力。
4.织造。
5.坯布准备。
6.烧毛。
7.退浆。
8.液氨整理。
9.纱光整理。
10.定型。
11.预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市闽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晋江市闽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14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向自承式建筑模板系统
- 下一篇:直流低电压双推注入锁相功率合成黑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