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胃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1053.0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邬青;薛小玲;赵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胃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胃插管术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医疗护理技术,留置胃管主要用于鼻饲或胃肠减压。临床上常规采用胶布在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固定胃管。但在护理过程中发现,因污渍、出汗浸湿,可以导致胶布固定不牢;部分患者粘贴处皮肤对胶布过敏;有些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使用胶布固定时易致鼻胃管滑脱,这样就达不到鼻饲或胃肠减压的目的,影响了治疗及手术效果。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2236802U公开了一种留置胃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两侧设有弹性固定带,固定带的两端设有挂环。使用时留置胃管固定在固定套内,固定套通过固定带固定,固定带通过挂环挂到患者的耳朵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套经固定带由挂环挂在患者耳朵上,由于固定带是弹性带,容易出现固定套滑动,另外,固定套多为硅胶套,容易刺激患者的皮肤,引起不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胃管固定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简单方便,不易滑脱,不刺激皮肤的新型胃管固定装置。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包括胃管套,所述胃管套的两侧设有弹性固定带,所述弹性固定带的两端设有耳套,所述胃管套后侧连接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背侧分布有颗粒状凸起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硅胶垫背侧分布的颗粒状凸起结构构成按摩粒,使用时,硅胶垫位于胃管套和患者皮肤之间,按摩粒既可减少硅胶垫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又可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胃管套容纳胃管的空腔内涂有粘性胶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固定带和耳套均由硅胶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插入胃管至所需长度.并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套牢牢固定在胃管上,然后将带按摩粒的硅胶垫与患者人中紧密接触,最后只需将硅胶耳套固定在患者双侧耳部即可。由于硅胶绳带有一定的弹性,可根据患者鼻腔到耳朵距离灵活调整长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胃管上套接胃管套,并将胃管套经弹性固定带连接到耳套上,固定性能可靠,患者可随意活动;固定装置无需固定于面颊部,减少胶布痕迹。
2.本实用新型设有带按摩粒的硅胶垫,按摩粒既可以减少硅胶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又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鼻腔;2、胃管;3、胃管套;4、硅胶垫;5、硅胶绳;6、硅胶耳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新型胃管固定装置,包括胃管套3,所述胃管套3的两侧连接有弹性固定带5,所述弹性固定带的两外端连接有耳套6,所述胃管套3下方设有硅胶垫4,所述硅胶垫4上分布有凸起,构成按摩粒。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胃管套上涂有粘性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固定带和耳套均由硅胶材料制作。
使用时,由鼻腔1将胃管2插入至所需长度.并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将胃管套牢牢固定在胃管上,然后将带按摩粒的硅胶垫与患者人中紧密接触最后只需将硅胶耳套固定在患者双侧耳部即可。由于硅胶绳带有一定的弹性,可根据患者鼻腔到耳朵距离灵活调整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1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压引流装置
- 下一篇:深静脉穿刺部位固定弹力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