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定时服药提醒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9951.2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9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默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7/04 | 分类号: | A61J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可编程 定时 集成电路 服药 提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醒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定时服药提醒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很多子女因为的事业的繁忙而没有时间照顾老人,老人生病了,没有人照顾,没有人提醒按时吃药,致使老人的病情恶化而不能及时的治理,这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定时服药提醒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开关、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发光晶体管、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可控硅、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晶体谐振器、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第三电阻器、第四电阻器、第五电阻器、第六电阻器、第七电阻器、第八电阻器和第九电阻器,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串联所述开关后分别与所述可控硅的正极、所述第四电阻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器的第一端、所述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正极输入端和所述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强制复位端连接,所述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高触发端串联所述第一电阻器后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放电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低触发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发光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串联所述第五电阻器后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可控硅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七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第二输入端串联所述第八电阻器后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器和所述第九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反相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和所述晶体谐振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晶体谐振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负极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按照设定好的时间提醒人们按时吃药;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和安装调试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的定时服药提醒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开关S、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IC、发光晶体管VL、第一反相器D1、第二反相器D2、可控硅VS、第一晶体管VT1、第二晶体管VT2、晶体谐振器HTD、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第七电阻器R7、第八电阻器R8和第九电阻器R9,直流电源的正极输出端串联开关S后分别与可控硅VS的正极、第四电阻器R4的第一端、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IC的正极输入端和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IC的强制复位端连接,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IC的高触发端串联第一电阻器R1后分别与第一电容器C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器C1的第二端与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IC的放电端连接,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与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IC的低触发端连接,第三电阻器R3的第二端与发光晶体管VL的集电极连接,发光晶体管VL的发射极与第一晶体管VT1的基极连接,第四电阻器R4的第二端与第一晶体管VT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晶体管VT1的发射极与第二晶体管VT2的集电极连接,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IC的信号输出端串联第五电阻器R5后与第二晶体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VT2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电阻器R6的第一端和可控硅VS的控制端连接,可控硅VS的负极分别与第一反相器D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七电阻器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反相器D1的第二输入端串联第八电阻器R8后分别与第二电容器C2和第九电阻器R9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阻器R9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反相器D1的输出端、第二反相器D2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反相器D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反相器D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端和晶体谐振器HTD的第一端连接,晶体谐振器HTD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七电阻器R7的第二端、第六电阻器R6的第二端和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IC的负极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默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默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99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