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生产线中料仓内料位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8359.0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0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马坤;涂志鑫;吕清欣;韩方明;张佳辉;方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16 | 分类号: | C03B5/1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倪波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生产线 中料仓内料位 自动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检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线中可以动态显示料仓内物料实际分布状况的料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生产领域的熔窑主要有横火焰窑与马蹄形窑两种形式,与之对应的窑头料仓或料罐(以下统称料仓)也分为直喂式与侧喂式两种模式。在建材玻璃生产领域内,因为熔窑生产能力大,故熔窑多采用横火焰窑,与之对应的窑头料仓都是直喂式窑头料仓;而在轻工玻璃及日用玻璃生产领域内,因为熔窑生产能力相对较小,故熔窑多采用马蹄形窑,与之对应的窑头料仓都是侧喂式窑头料仓。直喂式窑头料仓的容积比较大,一般可以维持约2~3个小时的玻璃生产,而侧喂式窑头料仓的容积比较小,大概可以维持约1个小时甚至更少时间的玻璃生产。准确掌控窑头料仓内物料的实际动态分布状况,是保障玻璃生产线稳定运行的必要前提,窑头料仓一旦空仓,必然造成重大生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与措施,准确掌控其内部物料的实际状况,避免窑头料仓空仓的生产事故的发生。
在玻璃生产领域内,现有的料位检测产品仅能够实现基本的料位检测功能,检测出物料的两种极限状态,即高料位与低料位(若料位检测开关数量多一倍,也可以实现次极限报警功能,即次高料位与次低料位),其使用的环境温度要求基本上为常温状态。虽然个别料位检测器有高温型产品,但价格与使用效果均不尽如人意,另外物料的密度、温度及含水率对其使用效果均会造成各种林林总总的负面影响,误报警的事故频频发生,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能百分百准确地线性地掌控料仓内物料的动态工况,且其采样数据过于简单,只有两种极限状态,在给应急性的保障作业上预留多少时间的掌控上留有盲点存在,对稳定可靠的安全生产而言,隐忧依然存在。由于只能检测物料的两种极限状况,作业工序只能依靠这两个极限参数作为参考来执行,虽然控制系统上可以实现全自动无人化循环作业,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限制,误报警信号频频发生,完全依赖料位检测信号来指导生产,风险很大,依然要人工来主观判断报警信号的正确与否,依然要人工来操作控制系统完成生产作业。另外,窑头料仓底部没有加装助流装置,物料在窑头料仓内会鼓包冗积,经常会导致料流不畅,因为没有量化参数显示,给玻璃生产线的稳定运行也会造成困扰与麻烦。
如果采用检测物料的实际堆积重量(即质量)作为执行生产的参考指数,因为其检测参数的稳定可靠性,则可实现全自动无人化循环作业,即低料位状态时系统开始向窑头料仓投料,高料位状态时系统停止向窑头料仓投料,周期性循环往复,而操作工只需日常巡检看护,确保没有其它外因干扰生产即可。
在对窑头料仓的掌控上,日常生产中通常采样的数据是物料在窑头料仓内的实际堆积高度,即高料位与低料位这两种状态。如果窑头料仓的有效容积很大(如建材行业内使用的横火焰窑附属的直喂式窑头料仓),即便料位检测的仪器出现异常,产生误报警信号,生产人员仍有足够时间来排除生产故障,通常对生产而言不会造成致命伤害。但如果窑头料仓的有效容积不大(如轻工玻璃及日用器皿玻璃行业内使用的马蹄形窑附属的侧喂式窑头料仓),一旦料位检测的仪器出现异常,产生误报警信号,生产人员就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排除生产故障,通常对生产而言就会造成致命伤害。这也是轻工玻璃及日用器皿玻璃行业内困扰多年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生产线中可以实时动态显示料仓内物料实际分布状况的料位自动检测装置,为玻璃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玻璃生产线中料仓内料位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料仓和平台钢梁,料仓上端设有与平台钢梁固定连接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与平台钢梁之间固定设置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专用电缆与称重仪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料仓的底部装有促进仓内物料流动的气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8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玻璃熔窑流线型玻璃液通路
- 下一篇:一种难降解高含盐量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