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防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5059.7 | 申请日: | 2013-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8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敏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敏芝 |
主分类号: | E05B45/14 | 分类号: | E05B45/14;H02P9/04;H04M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学***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防盗器 | ||
技术领域
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防盗安全门是一个家庭必备的保安器材,但是它的锁心却裸露在外,使保安系数降低,锁孔成为了作案的突破口,容易造成人为破坏。
现在的多数报警器即使存在电话报警功能,但只能是其中一部接收机收到信号,而不能是多部接收机同时收到信号,报警力度大大减弱。
任何电子技术设备均需要稳压电源,稳压电源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子设备的好坏。
当前,三端集成稳压电源的种类不少,但是个性化的种类还不够丰富,比如含有监测性的品种不够,其意义是,如果所配套的设备发生了问题,其配套电流无法反映出来,这对于一些家电不重要,如电视机,如果出现了故障,可以在开机后直接地反映出来,但对另一类电器,如保安器就很重要,因为保安器在出现问题时,才发生报警等保安功能,管理人员不可能随时模拟非常情况,如果就是能模拟,这种方式也是很落后的,但如果设备已出现了故障,保安器形同虚设,完全没有意义。
要解决上述的问题需要多种技术的配合,但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产品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新的报警器品种,它配备了具有过压能力强、适应市电范围宽、线路简洁易生产、所配设备发生短路故障后能“主动”显示的电源与防盗安全门配合,成为一种复合式防盗安全门品种。其特点是一旦有人想能过锁孔作案,或对锁孔进行破坏,本发明可以立即通过网络手机立即通知家庭的多个在外人员,因而具有优秀报警性能的新保安器品种,十分有利于使用和推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 集成式防盗器由双功能稳压源,防盗安全门,锁孔盖片,报警启动器,信息处理单元共同组成。
其中:双功能稳压源由备份限压保护支路,输出电压调整单元,防雷管,过流保护及显示单元及语音提示共同组成。
输出电压调整单元,是用一只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了整流单元的输出,基极连接了一只电阻到该管集电极;基极连接了一支输出可调稳压支路到地;该管射极串联了一只电阻后,成为本发明的输出电压端。
备份限压保护支路,是由稳压二极管组成,稳压管的正极接在调整NPN三极管的基极,负极接地。
过流保护、显示单元、语音提示是:用一只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了输出电压调整管的基极,该管的基极接在了本发明的输出电压端;集电极分为了两路,一路是接了一个发光管的正极,发光管的负极接地,另一路是接了一个语音片的电源端。
用防雷管的一端接在整流单元的输出,另一端接地。
锁孔盖片是由一块金属片做成,锁孔盖片安在门上,将锁孔完全遮掩。
报警启动器是一只开关,即:锁孔开关,锁孔开关是安装在门锁孔上,锁孔盖片之下,锁孔盖片压迫住锁孔开关的按钮;锁孔开关的触点用导线引出。引线的另一边连接在了电子控制电路上。
信息处理单元由普通电话,电子程控电路,电话拨号集成电路及外围件共同组成:
其结构是从一部电话机拨号按键印刷板中的按键铜箔矩阵输出端引出线与电话拨号集成电路中的按键管脚端连接;从电话按键盘中的免提按键所对应的两条铜箔引出线,与电子程控电路单元的一位输出端相连接;用电话拨号集成电路中的贮存管脚端分别与电子程控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电话拨号集成电路中的信号输出端管脚连接了电话线。
2. 电话拨号集成电路装在电话机底座内与电话成为一体。
3. 电话拨号集成电路型号是WE9140A。
4. 双功能稳压源中的三极管是高反压大功率三极管。
5. 双功能稳压源中语音片是警声片。
为清楚了解本技术方案的意义,首先将作以下说明:
发明者已对防盗安全门作了长期研究,防盗安全门已到了如下进步的地步:
第一是正常开门不用机械钥匙开门,而是用电子遥控技术或电话开门的方式。在正常开门时,安装于门内的动力装置,将推动锁具动作,实现开门。与此同时,仍保留了机械钥匙开门的形式,其目的是当自动系统出现问题时能有一种开门作弥补。这即是如果用机械钥匙开门,大多数是想通过配机械钥匙作案的情况,也是需要电话报警的情况。而少数情况是自己因电器出问题自己想用机械钥匙开门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是自己在场清楚的情况,就是产生警声自己也不感到可怕与紧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敏芝,未经郑敏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50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表
- 下一篇:便携防漏可调节学饮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