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桨式风扇和空调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2279.4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宇贺神裕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9/28 | 分类号: | F04D29/28;F04D29/5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桨 风扇 空调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桨式风扇和具有该螺旋桨式风扇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已往的螺旋桨式风扇,为了节省空间,具有将驱动电机收纳在螺旋桨式风扇的毂部内的构造。
但是,在采用这样的构造时,由于驱动电机周围的空气不循环,所以,驱动电机旋转时产生的热无法进行热交换,导致驱动电机的温度上升。因此,存在驱动电机的轴支承部的轴承寿命缩短而不能得到可靠性高的螺旋桨式风扇。
为此,已往提出了将驱动电机冷却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覆盖驱动电机的毂部设置了多个通风孔。
在专利文献2中,使具有覆盖驱动电机的罩的毂部为双重壁结构,在内侧的毂部分设置倾斜状的突起和通风孔,在外侧的毂部分设置利用倾斜状突起引导的朝向斜外侧的通风孔。
在专利文献3中,在覆盖涡轮风扇的电动机的壁上设置通风孔,设置覆盖通风孔的壁部,使空气从开放部流向主板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2146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617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2717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当螺旋桨式风扇旋转而形成了气流时,防止异物侵入通风孔的效果并不充分,所以,尘埃等异物堆积在通风孔,将通风孔堵塞,从而得不到驱动电机的冷却效果。另外,异物附着在内置于驱动电机内的基板(变换基板)上,由此施加了过度的电压,成为短路的原因。
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使毂部的罩为双重构造能防止异物的侵入,但是构造复杂,不利于制造。
在专利文献3中,由于覆盖通风口的开口部,所以存在通风阻力增大,冷却效果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第一目的是获得能防止异物侵入设在毂部上的通风孔内的螺旋式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获得采用上述螺旋桨风扇的空调机。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式风扇包括叶轮和驱动电机,上述叶轮在毂部的外周设置多个叶片,上述驱动电机经由与上述毂部连接的电机轴驱动上述叶轮旋转。上述毂部具有覆盖上述驱动电机的罩,并且,在该毂部的顶端面具有与上述罩内的空间连通的通风孔。靠近上述通风孔且在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侧设有突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通风孔被等间隔地设置,靠近各通风孔且在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侧设有突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突出部是弯曲的形状,突出部的外周端部是向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后退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突出部被设置成,在将一个突出部置于中间地位于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的前后的两个通风孔中,当将相对于该突出部的前方位置的通风孔与该突出部的中心间距离设为L1并将相对于该突出部的后方位置的通风孔与该突出部的中心间距离设为L2时,满足L2≤1/2·L1,而且,该突出部的高度L3相对于通风孔的直径D为2/3·D≤L3≤D。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突出部成为向与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后退的形状,以使当将连接突出部的内周端和外周端的直线N1、和与突出部的内周端中的毂部的中心同心的同心圆的切线N2所成的角度设为θ时,角度θ为与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的角度,满足30°≤θ≤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相对于突出部的高度L3,突出部的宽度W为L3≤W≤2.0·L3。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包括:吸入室内空气的上部吸入口、对从上述上部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器、使过滤后的空气与冷冻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生成调节空气的热交换器、将上述调节空气吹出到室内的吹出口、接收在上述热交换器结露的水的排水盘、以及上述的螺旋桨式风扇,该螺旋桨式风扇配置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上游侧。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式风扇,由于在毂部的顶端面设置通风孔,并且,靠近通风孔且在叶轮的旋转方向侧设置突出部,所以,可以防止尘埃等异物侵入通风孔,由于罩内空间的空气从通风孔流出,所以,可长期地保持驱动电机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22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