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合型电容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772.2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0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泽金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高萍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合 电容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属于显示元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在手机、平板等上的触控面板大多不具备光源,而是将背光源设置在触控面板正下方,照亮整个触控面板上。
上述结构一方面需要在生产时将背光板与触控面板整合,增加了生产工艺流程,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背光板面积较大,发光不够均匀,实际上已有的触控型显示器均存在中心亮度高,屏幕边缘亮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合型电容触控面板,将光源与触控面板本体整合在一起,可使触控面板均匀发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整合型电容触控面板,包括电容触控面板本体和分布在电容触控面板本体四个侧边上的多个LED光源,其中电容触控面板本体包括显示层和触控层,其中显示层由透明基板和安装在透明基板一侧上的电极层组成;触控层由第二基板和触控电极层组成,其中触控电极层位于透明基板的另一侧与第二基板之间,即电极层与触控电极层分别位于透明基板的两侧。
通过上述结构,LED点亮发出的光线直接照射进入触控面板本体内,不需要使用设导光板即可提供更为均匀的光线。
在使用过程中,信号输入显示层的电极层,然后由触控电极层接收该些信号,当用户手指触碰触控面板时,手指产生耦合接地现象,使电极层传递至触控电极层的信号产生变化,从而判断触碰生效,并由电极层与触控电极层的交叉位置判断触控位置区域。由于通过触控电极层和电极层的信号变化判断触控的产生与触控位置,而不需要其它专门的感应元件,从而降低了产品整体体积与厚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照明亮度,所述透明基板的四个侧边上均匀分布多个LED,所述第二基板的四个侧边上均匀分布多个LED。
上述两层均匀分布的LED可以有效提高整个面板的亮度。
其中,所述LED为白光LED,直接提供照明用光源,并且成本低廉,工业可 靠性高。
其中,所述显示层的电极层由多个条形ITO电极平行排列组成,所述触控层的触控电极层由多个条形ITO电极平行排列组成,显示层的电极层的条形ITO电极排列与触控层的触控电极层的条形ITO电极垂直。
在产生触控时,通过判断相应的交叉位点即可得知触控区域;同时可以通过增加条形电极数目使得触控更加精确。
其中,所述透明基板为玻璃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PET基板,分别提供较好的力学强度和可塑性。
通过上述改进,本实用新型得以在较低成本上提供一种发光均匀的整合型电容触控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所用的电容触控面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整合型电容触控面板,包括有电容触控面板本体10,在四个侧边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白光LED20(以卡口方式固定安装)。
如图2所示,触控面板本体包含显示层和触控层,其中显示层具有透明的玻璃基板1,在玻璃基板的一侧安装有电极层;该电极层由多个水平平行的ITO导电薄膜条形电极110组成;在玻璃基板1的另一侧具有触控面板,触控层由第二基板2、触控电极层组成,其中触控电极层与电极层分别位于玻璃基板1的两侧,触控电极层由多个纵向平行的ITO导电薄膜条形电极210组成,这些条形电极分布在玻璃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泽金光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泽金光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刷钻机运动结构
- 下一篇:一种辗制釜体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