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出水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60576.5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1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春莲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出水 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出水茶具。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我国已有百年历史,饮茶也在我国广为盛行。茶叶在茶具中被热水浸泡而得。传统使用的茶具,包括茶壶和茶杯,使用时用手拿起茶壶将茶水倒在茶杯里,这种使用方式,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茶具不能适应人们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234959.8公开一种自动出水茶具,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带有出水口的出水装置和安放在出水装置上的泡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容器的底壁设有支撑圈,在支撑圈内的泡茶容器底壁上设有出水孔,在支撑圈下部设有带孔的支撑圈底片,所述支撑圈内部设有密封片,所述出水装置的底部设有小孔,所述小孔内设有竖杆,竖杆的一端顶住密封片,竖杆的另一端与一制动杆相连,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现有茶具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出水茶具,旨在解决使用传统的茶具时,需要用手拿起茶壶将茶水倒在茶杯里,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茶具已不能适应人们追求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出水茶具,该茶具包括杯盖、盖碗、茶托、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所述盖碗上下端均放置有杯盖与茶托,而所述盖碗底部与茶托紧密接触;所述盖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设置于茶托上,而盖碗底部的第一出水孔与茶托的第二出水孔位置匹配且相互通透,进而形成自动出水流道;所述盖碗底部往外侧延伸以凸起,该凸起与设置于茶托对应面内的导向槽相互配合形成自动出水流道开关控制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均为对称式扇形出水孔。
进一步,所述导向槽呈弧形。
进一步,该自动出水茶具高温环保陶瓷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出水茶具,盖碗上盖有杯盖,盖碗放置在茶托上,盖碗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孔,茶托底部有第二出水孔,通过手动调整第二出水孔和盖碗的第一出水孔的相对位置,当第二出水孔移至和盖碗的第一出水孔重合时,盖碗里的茶水就会流出来,实现自动出水;当第二出水孔偏离盖碗的第一出水孔时,盖碗里的水流不出,该茶具采用高温环保陶瓷制成,结构简单,实现了自动过滤及出水功能,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出水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碗盖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茶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盖;2、盖碗;3、茶托;4、第一出水孔;5、第二出水孔;6、凸起;7、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动出水茶具,该茶具为高温环保陶瓷制成的茶具,该茶具包括杯盖1、盖碗2、茶托3、第一出水孔4、第二出水孔5,而所述第一出水孔4、第二出水孔5均为对称式扇形出水孔,其中:所述盖碗上下端均放置有杯盖1与茶托3,而所述盖碗底部与茶托3紧密接触。
盖碗底部往外侧延伸以凸起6,该凸起6与设置于茶托对应面内的导向槽7相互配合形成自动出水流道开关控制结构,而所述导向槽7呈弧形状。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盖碗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孔4,所述第二出水孔5设置于茶托3上;出水时,可手动令凸起6在导向槽7内的滑动,而实现盖碗2底部的第一出水孔4与茶托3的第二出水孔5位置匹配且相互通透,进而形成自动出水流道,即可实现自动出水功能;日常存水或关闭出水通道时,可手动令凸起6在导向槽7内的滑动,而实现设置于盖碗2底部的第一出水孔4与茶托3的第二出水孔5位置错开,以实现将其出水流道断开,进而实现储水目的。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春莲,未经林春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605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