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野外冰下着生藻类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8077.2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5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喆;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4/00 | 分类号: | A01D44/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野外 冰下着生 藻类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着生藻类的采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野外冰下藻类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着生藻类的采集方法有水草法、载玻片法和聚酯薄膜法。水草法是通过采集调查水域的大型水生植物上附着的藻类,无需特殊的采集工具。载玻片法和聚酯薄膜法的采样工具,是通过绳索衔接,绳索的一端连接浮子一端连接玻片框或聚酯薄膜进行着生藻类的附着,待实验天数结束后,从水中取出玻片或薄膜进行着生藻类的采集。我国北方地区地处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带,冬季漫长,自然水体有近六个月的冰封期。在冰封期时,水草法采集着生藻类不易实现,而载玻片法和聚酯薄膜法的工具会由于冻在冰中无法取出而不易完成着生藻类的采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北方地区在冰封期时,利用载玻片法和聚酯薄膜法采集着生藻类会使工具冻在冰中无法完成采集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野外冰下着生藻类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套管、下套管、胶垫、中间接管、上接管、盖板、横杆、至少一个基质框、至少两个导向部件和两个L形把手,所述下套管的上端为开放式、下端为封闭式,所述下套管的上端与中间接管螺纹连接,中间接管的上端与上套管固定连接,盖板设置在上套管的上端面处,上接管设置在上套管的上端且与上套管固定连接,两个L形把手对称设置在上接管的两侧,且L形把手与上接管固定连接,每个L形把手上设有横孔,横杆安装在横孔中,胶垫通过连接元件安装在下套管的下端,每个导向部件包括内燕尾片、外燕尾片和锁扣,内燕尾片设置在外燕尾片的燕尾槽中,且内燕尾片与外燕尾片滑动连接,锁扣设置在内燕尾片和外燕尾片中,且锁扣上的搭钩固定在外燕尾片的上部,锁扣上的搭扣固定在内燕尾片的上部,所述基质框包括底板和两个竖板,底板位于平行的两个竖板之间的底部,所述基质框沿竖板的内壁和底板的上端面设有凹槽,两个导向部件以下套管的轴线对称设置,且外燕尾片的上端穿过胶垫固定安装在下套管的下端面上,内燕尾片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相应竖板的上端面上,所述下套管的长度为0.9m~1.2m,所述上套管的长度为0.6m~0.9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利用不锈钢套管与冰的冻结程度不紧密,受热后传导较快,受外力易松动脱离冰体的原理,通过不锈钢套管衔接下面的基质框,可完成自然水体冰下着生藻类的采集。二、本实用新型的下套管与基质框通过导向部件连接,中间接管与下套管采用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易于拆卸、方便携带,适合野外操作。三、本实用新型对采样点的设置自由度较高,有利于相关科研项目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视图,图3是图1的B-B截面视图,图4是导向部件7的截面视图,图5是图4的K向视图,图6是搭钩9-3-1与外燕尾片9-2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7是搭扣9-3-2与内燕尾片9-1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80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软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城镇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