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织机械的电加热辊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5015.6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9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峰;曹恒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嘉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7/00 | 分类号: | B65H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机械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中的织物后整理设备,特别是一种纺织机械的电加热辊筒。
背景技术
电加热辊筒是纺织机械后整理设备中的重要部件和高故障率部件。目前的电加热辊筒,绝大多数都采用电热棒进行加热,二十多根电热棒直接均匀地安插在辊体的导热油中。电热棒产生的热量,经过导热油传导至辊体表面。辊体表面涂上耐高温不粘涂料。导热油由无缝钢管从轴颈中通孔链接到辊体内的辊筒夹层中。目前的电加热辊筒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①、电热棒中细长的电阻合金丝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和离心力的作用,极易损坏,加之电热棒数量多,所以故障率很高。维修时,必须将电加热辊筒的导热油放掉,更换完损坏电热棒后,再将导热油重新注到电加热辊筒内,维护繁琐,耗时长,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
②、电热棒直接安插在辊体的导热油中,随着电热棒工作,导热油温度升高膨胀,导热油就会从电热棒和辊筒连接处外泄,影响环境;
③、辊筒外表面耐高温不粘涂料易脱落,使用寿命短;4,链接轴颈通孔和辊体内的辊筒夹层是无缝钢管,是硬链接,由于受热胀冷缩影响,无缝钢管接头处易损坏漏油,故障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长、电热棒更换快捷方便的纺织机械电加热辊筒。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内辊筒3、外辊筒5、支撑端板2、环式封板6、左右轴颈1、13和电热棒12,内、外辊筒3、5之间由环式封板6在两端进行焊接密封,使内外辊筒3、5的夹层之间构成密封油腔,密封油腔内充满导热油9;内辊筒3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支撑端板2,支撑端板2分别与左右轴颈1、13焊接连接;内、外辊筒3、5之间的密封油腔内还焊接有筒间支撑板8,内辊筒3的内侧还焊接有内筒支撑板10;左轴颈1为贯通式空心轴,右轴颈13为实心轴,左轴颈1的中心通孔与内外辊筒3、5的密封油腔之间通过金属软管组件7连接相通,其特征在于:左右两端的环式封板6之间轴向排列有电热棒隔套4,电热棒 隔套4穿设于密封油腔中,电热棒隔套4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环形封板6密封焊接;电热棒隔套4为通心管,其管外为导热油9,其管内充满导热粉11,电热棒12穿插于电热棒隔套4内的导热粉11中。
电热棒12与电热棒隔套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金属软管组件7的两端与左轴颈1之间以及与内辊筒3之间分别通过螺纹连接。
辊筒两端的环式封板之间轴向焊接有24根电热棒隔套4。
外辊筒5的外表面镀有镍磷合金涂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所具备的优点,一是,电热棒的外侧设置电热棒隔套,电热棒隔套与电热棒之间填充导热粉11,使得辊体的导热油既能吸收电热棒热能对辊体加热,也能使电热棒和辊体的导热油分开,导热油不易泄漏,且在不卸导热油的情况下,即可快速更换电热棒,维修十分方便;二是,用金属软管组件取替了常用的无缝钢管,把导热油由从轴颈中通孔引流到内外辊筒的密封油腔中,从而避免的因热胀冷缩影响,使接头处损坏漏油;三是,辊筒表面采用化学镀-镍磷合金涂覆技术,具有优秀的均匀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延长了辊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号:1-左轴颈,2-支撑端板,3-内辊筒,4-电热棒隔套,5-外辊筒,6-封板,7-金属软管组件,8-筒间支撑板,9-导热油,10-内筒支撑板,11-导热粉,12-电热棒,13-右轴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内辊筒3、外辊筒5、支撑端板2、环式封板6、左右轴颈1、13和电热棒12。内、外辊筒3、5之间由环式封板6在两端进行焊接密封,使内外辊筒3、5的夹层之间构成密封油腔,密封油腔内充满导热油9。内辊筒3的两端分别焊接有支撑端板2,支撑端板2分别与左右轴颈1、13焊接连接,以支撑辊筒整体转动。为增强内外辊筒3、5的强度,内、外辊筒3、5之间的密封油腔内焊接有3-4排筒间支撑板8,内辊筒3的内侧焊接有内筒支撑板10。
左轴颈1为贯通式空心轴,右轴颈13为实心轴,左轴颈1的中心通孔与内外辊筒3、5的密封油腔之间通过金属软管组件7连接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嘉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嘉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5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学校男厕尿液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角度可调的喷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