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本质安全系统用补偿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4638.1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5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薛守荣;王寿权;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金阳光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7/295;H01B7/0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秦关华 |
地址: | 22565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质 安全 系统 补偿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本质安全系统用补偿电缆。
背景技术
在石化、矿山、煤气工程等含有易爆危险的场所,通常对电缆提出了“防爆”的要求。由于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发易爆气体爆炸的主要根源,而从系统布线角度考虑,由于电缆是由许多分布电容、电感等分布元件所组成,使其相应地成为储能元件,因此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储一定的能量。一旦系统出现故障,这些储能就会以电火花或热效应的形式释放出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因此,要求电缆具有低电容和低电感,电缆本身所带的电荷要少,不易产生电火花;其次,要求电缆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具有优良的抗外电磁场干扰及不产生对外的干扰。本质安全技术是一种低功率设计技术。针对电火花和热效应是引发易爆气体爆炸的主要根源,本质安全技术从限制能量人手,通过限制系统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这两个可能的引爆源头来防爆。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当系统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一定程度时,系统就不可能点燃易爆气体而产生爆炸,因此,本质安全技术是可靠、安全的防爆技术。现有的普通补偿电缆已经不能适应特殊环境的使用要求,因此,现有技术的补偿电缆必须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解决电缆由于电火花和热效应引发易爆气体爆炸和电缆自身电容和分布电感问题的本质安全系统用补偿电缆。
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两组相互绞合的缆芯,在所述绞合的缆芯外侧依次设置总包带层、总屏蔽层和外护套层;在所述绞合的缆芯与总包带层之间设置填充;在所述总包带层和总屏蔽层之间设置外引流线;所述每组缆芯分别包括两根相对绞合的绝缘线芯,在所述绞合的绝缘线芯外侧依次设置内包带层和分屏蔽层;在所述内包带层和分屏蔽层之间分别设置内引流线;所述每根绝缘线芯分别包括合金导体,在所述合金导体外侧包裹硅橡胶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双层阻燃包带绕包层,内包带层内侧设有色带,同时,采用双层屏蔽层,能有效地防止外界干扰,提高测温精度;绝缘和护套材料采用改性硅橡胶,不仅提高了电缆的柔软度,而且使电缆具有优异的耐热、耐寒、耐老化、耐油及电绝缘性能。能够满足在特殊环境下长期使用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四组相互绞合的缆芯1,在绞合的缆芯1外侧依次设置总包带层2、总屏蔽层3和外护套层4;在绞合的缆芯1与总包带层2之间设置填充5;在总包带层2和总屏蔽层3之间设置外引流线6;每组缆芯1分别包括两根相对绞合的绝缘线芯7,在绞合的绝缘线芯7外侧依次设置内包带层8和分屏蔽层9;在内包带层8和分屏蔽层9之间分别设置内引流线10;每根绝缘线芯7分别包括合金导体11,在合金导体11外侧包裹硅橡胶绝缘层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金阳光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金阳光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46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水面传输电力用抗拉型漂浮电缆
- 下一篇:一种直径调解式屏蔽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