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3747.1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1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F23C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角 燃烧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锅炉,特别是涉及一种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目前我国煤炭生产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占总能源消耗的75.3%。尽管随着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新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会持续增加,煤炭的消费比重会逐渐下降,但其总量仍会上升。预计在2050年以前,预测其比重将仍在55%以上。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先导的电力工业,我国燃煤电站同样占据主导地位,燃煤火电站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占到80%以上,预计燃煤发电的比例即使到2015年仍高达75%。
但目前电站锅炉存在污染物排放高,单位发电量煤耗较高等问题。我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8%~9%,但SO2排放占到世界的15.1%,NOx占到10.1%,CO2占到13.2%。其中,我国煤燃烧所释放的SO2占到全国总排放的85%,CO2占到85%,NOx占到60%,粉尘占到70%。酸雨地域己超过国土面积的40%。因此,电站锅炉的改良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的煤粉锅炉多采用直流燃烧器和空气分级技术,但存在燃烧效率低、NOx排放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其燃烧效率高,能有效降低NOx排放。
一种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所述锅炉中设置有炉膛,其中,
所述炉膛中设置四组燃烧器,每组燃烧器分别布置在炉膛的四个对角;
每组燃烧器设置六层喷口,沿炉膛高度从低到高依次为第一一次风喷口、第一二次风喷口、第二一次风喷口、第二二次风喷口、第三一次风喷口和三次风喷口;各层所述喷口间隔距离相同;其中,所述三次风喷口为所述炉膛的再 燃燃料进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燃烧器中每层喷口的喷嘴与所述炉膛对角线之间的夹角为4°~5°,能提高煤粉的着火条件,有利于煤粉的燃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一次风喷口、第二一次风喷口和第三一次风喷口都为垂直型浓淡燃烧器,其喷口向火侧为浓相,其喷口背火侧为淡相,能避免煤粉贴墙,防止结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一次风喷口、第二一次风喷口和第三一次风喷口背火侧都设置有侧边风进口,能对一次风喷口背火侧进行补气,增大其风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次风喷口的过量空气系数设置为0.92~0.96,能使锅炉达到最好的NOx减排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三次风喷口上部设置有紧凑型燃尽风进口,进一步提高NOx减排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紧凑型燃尽风进口上部设置有高位燃尽风进口,进一步提高NOx减排效果。
上述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每组燃烧器设计了六层喷口,沿炉膛高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一次风喷口、二次风喷口、一次风喷口、二次风喷口、一次风喷口、二次风喷口和三次风喷口,其中所述三次风喷口为所述炉膛的再燃燃料进口,实现了锅炉内空气分级的效果,一次风喷口和二次风喷口作为主燃区,三次风喷口区域作为再燃区,能保证煤粉充分燃烧,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并减少NOx的产生,减少污染物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所述锅炉中设置有炉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炉膛中设置四组燃烧器,每组燃烧器分别布置在炉膛的四个对角;
如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每组燃烧器设置六层喷口,沿炉膛10高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一次风喷口T1、二次风喷口T2、一次风喷口T3、二次风喷口T4、一次风喷口T5和三次风喷口T6;各层所述喷口间隔距离相同;其中,所述三次风喷口T6为所述炉膛的再燃燃料进口;
针对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的结构特点,本实施例中设计四组燃烧器,每组燃烧器分别布置在炉膛的四个对角,燃烧器能将燃料及燃烧所需空气送入炉膛并组织一定的气流结构,使燃料能迅速稳定地着火及时供应空气,使燃料和空气充分混合,迅速完全地燃尽;本实施例中燃烧器布置在炉膛四角上,煤粉气流在射出喷口时,虽然是直流射流,但当四股气流到达炉膛中心部位时,以切圆形式汇合,形成旋转燃烧火焰,同时在炉膛内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旋涡状气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3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分解气的联合燃烧器
- 下一篇:太阳能与燃煤互补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