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乒乓球拾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8234.1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8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黄鑫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鑫琳 |
主分类号: | A63B47/02 | 分类号: | A63B47/02;A63B6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51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乒乓球 拾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体育器材,具体涉及一种乒乓球拾球器。
背景技术
在进行乒乓球训练时,室内经常会洒落大量的乒乓球,运动员或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低头弯腰捡球,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目前通常采用扫帚和网袋收球的方式,但仍需要两只手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仍旧很大。有一种拾球装置,它是将一个塑料桶的底部去掉,在上面装上弹力绳,桶壁上装一个连接杆。拾球时,手持连接杆,将桶底对准乒乓球并向下按,球就可以进入桶里。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塑料桶不能在地面滚动,行走时需要将其拿在手上,当桶内的乒乓球较多而重量增加时,人就会比较费力;2、只能从上向下拾球,拾球方向不能调节,拾洒落在桌子下或者距离比较远的球会比较困难;3、效率仍旧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乒乓球拾球器,以提高乒乓球拾球的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乒乓球拾球器,包括收集筒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U形叉,所述U形叉的两个叉头上分别设有弯勾;所述收集筒由筒体、分别设在筒体两侧的两个筒盖、设在筒体内部且两端分别与两个筒盖连接的滚轴组成,所述筒体由若干条均匀排列且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筒盖上的弹力绳组成,所述弯勾套在滚轴上。
所述筒盖中的至少一个由铁圈、支架和设在铁圈和支架内部的若干条弹力绳组成,所述滚轴的至少一端与支架连接。
所述弹力绳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乒乓球的直径。
所述连接杆由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杆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插入第一连接杆的开口端且设有外螺纹。
拾球时,操作连接杆,使收集筒在地上滚动,乒乓球可以从筒体的任何地方进入收集筒内,不需要施加从上向下的力,可以拾桌下或距离较远的球,从而提高了拾球的效率。另外,行走时,收集筒在地上滚动,因此即使装了较多的球也不会额外增加劳动强度。在筒盖上设弹力绳是为了方便拾墙角的球,连接杆的长度可以调节,这样不仅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进行操作,而且可以拾不同距离的球,可进一步提高拾球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拆开使用,拾球以后,可以将装满乒乓球的收集筒从弯勾上卸下,放在球桌边便于运动员取球。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U形叉和弯勾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筒[11-筒体、12-筒盖(121-铁圈、122-支架)、13-滚轴],2-连接杆(21-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3-U形叉,4-弯勾,5-弹力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乒乓球拾球器,包括收集筒1和连接杆2,连接杆2的一端设有U形叉3,U形叉3的两个叉头上分别设有弯勾4;收集筒1由筒体11、分别设在筒体11两侧的两个筒盖12、设在筒体11内部且两端分别与两个筒盖12连接的滚轴13组成,筒体11由若干条均匀排列且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筒盖12上的弹力绳5组成,所述弯勾4套在滚轴13上。
两个筒盖12均由铁圈121、支架122和设在铁圈121和支架122内部的若干条弹力绳5组成,滚轴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122连接,弹力绳5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所述连接杆2由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组成,第一连接杆21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杆22的一端插入第一连接杆21的开口端且设有外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鑫琳,未经黄鑫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82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肢瘫痪病人的脚掌调节机构
- 下一篇:一种成人失禁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