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床褐煤高温烟气干燥提质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1553.1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4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玉;邓文祥;郭熙;郑红俊;吴巧美;刘大海;唐文蛟;董建勋;丁艳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9/08 | 分类号: | C10L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床 褐煤 高温 烟气 干燥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床褐煤高温烟气干燥提质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褐煤的干燥脱水技术有很多,经过对各种褐煤干燥脱水技术的分析比较,目前比较成熟的是低温烟气干燥技术。相对于低温烟气干燥技术,高温烟气干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避免了部分粉煤颗粒滞留及其过干燥;干燥产品煤的出口温度较低,便于进一步冷却防止自然;烟气再循环量小,易于控制烟气中氧气含量;干燥烟气温度高,合理控制温度,在提高水分脱出率的前提下,破坏颗粒表面亲水官能团,利于改善脱水后褐煤的水分复吸性能;为提高脱水率提供了条件;利于大型化,系统简单,运行灵活。可见高温烟气干燥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褐煤干燥技术。
然而,在运行中发现,褐煤的碎裂程度大于预期,形成的煤粉量较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说明高温烟气干燥技术没有现成的经验,所以是要确定工业装置的参数范围,并优化各操作参数,达到经济生产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因为褐煤高温烟气干燥提质过程中,保留时间、干燥前后褐煤质量和褐煤颗粒粒径可以用常规测量手段获得,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褐煤高温烟气干燥提质过程中烟气组成成分以及烟气供气量,同时获得干燥提质反应器、载煤装置以及褐煤的中心和表面的不同时间点的温度参数的实验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固定床褐煤高温烟气干燥提质实验装置,用于对建立褐煤高温烟气干燥提质过程的数学模型所需要的烟气的组成成分、烟气供气量以及各温度参数进行测定,其特征在于,具有:供气部,用于提供具有不同组成成分的所述烟气;以及干燥部,用于对所述褐煤进行干燥提质,并获得所述各温度参数,其中,所述供气部包括:气源、气阀、水蒸气发生器、转子流量计、水微量注射泵和储水装置,所述干燥部包括:干燥提质加热装置、干燥提质反应器、布气盘、温度控温仪、载煤装置、至少四个热电偶以及多路测温仪,所述气源用于提供气体,所述气阀用于控制所述气源的供气速度,所述转子流量计用于监测所述供气速度,所述储水装置用于提供水源,所述水微量注射泵用于将所述水源注入到所述水蒸气发生器中,所述水蒸气发生器用于将所述水微量注射泵注入的水气化并与所述气体混合,得到具有不同组成成分的所述烟气,所述干燥提质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烟气,所述干燥提质反应器位于所述干燥提质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褐煤进行干燥提质反应,所述布气盘位于所述干燥提质反应器内,与所述水蒸气发生器相连,用于使所述烟气均匀分布于所述干燥提质反应器中,所述干燥提质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干燥提质反应器内的所述烟气,所述载煤装置位于所述干燥提质反应器内,用于承载所述褐煤,所述热电偶位于所述干燥提质反应器内、所述载煤装置内以及所述褐煤的中心和表面,分别用于监测第一环境温度、第二环境温度、褐煤中心温度以及褐煤表面温度,所述多路测温仪与所述热电偶连接,用于读取和记录所述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第二环境温度、所述褐煤中心温度以及所述褐煤表面温度,所述温度控温仪与所述干燥提质加热装置以及位于所述干燥提质反应器的所述热电偶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干燥提质加热装置,使所述干燥提质反应器中的温度达到预设值。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利用该装置,可以获得在预设烟气组成成分、烟气供气量、初始烟温、保留时间以及颗粒粒径条件下,干燥提质过程中各温度参数,初步推断初始烟温、烟气组成成分、保留时间以及颗粒粒径对干燥提质过程的影响;获得的数据可以用于褐煤高温烟气干燥提质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从而对实际工艺进行优化。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固定床褐煤高温烟气干燥提质实验装置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15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