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轴传动水下螺旋桨推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1166.8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6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齐占峰;张选明;孙秀军;贾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H23/02 | 分类号: | B63H2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11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传动 水下 螺旋桨 推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桨推进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柔性轴传动水下螺旋桨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水下机器人的水下推进装置往往采用刚性传动主轴,其传动方案是电机+联轴器+刚性主轴+螺旋桨,刚性主轴和螺旋桨的轴线相互重合。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合,水下螺旋桨推进装置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难以在狭小空间内集成安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柔性轴传动水下螺旋桨推进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推进装置输出轴的空间布置,具有结构紧凑、阻力扭矩小、输出方向可调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轴传动水下螺旋桨推进装置,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耐压壳体、金属波纹管、第二联轴器的密封壳体和轴承座以及固装在所述耐压壳体内的电机、穿越所述金属波纹管的钢丝绳和支承在所述轴承座内的螺旋桨轴,所述电机和所述钢丝绳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钢丝绳和所述螺旋桨轴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所述螺旋桨轴设有伸出所述轴承座的外伸段,所述外伸段上固装有螺旋桨,在所述螺旋桨轴和所述轴承座的外端部之间装有密封件;所述第一联轴器位于所述耐压壳体内,所述第二联轴器位于所述第二联轴器的密封壳体内。
在所述耐压壳体和所述金属波纹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组件,在所述金属波纹管和所述第二联轴器的密封壳体的连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结构相同的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套筒和密封盖,所述密封套筒与所述耐压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套筒上设有与所述耐压壳体接触的台肩,在所述台肩内安装有位于所述台肩和所述耐压壳体之间的第一O型密封圈;在所述金属波纹管外套装有多个位于所述金属波纹管与所述密封套筒之间的第二O型密封圈,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密封套筒通过螺纹连接,多个所述第二O型密封圈被夹压在所述密封盖和所述密封套筒之间。
所述第二联轴器的密封壳体和所述轴承座通过螺纹和第三O型密封圈连接。
所述螺旋桨轴采用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的球轴承和滑动轴承支承。
在所述螺旋桨轴和所述轴承座的外端部之间装有骨架油封。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柔性传动形式,电机输出轴与螺旋桨之间通过柔性钢丝绳传递扭矩,可以方便地将推进装置输出轴布置在狭小和不规则的空间内,能够实现在一定范围内推进装置输出轴的空间布置,使得整个水下机器人的整体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阻力扭矩小、输出方向可调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耐压壳体,2、电机,3、第一联轴器,4、第一O型圈,5、密封套筒,6、密封盖,7、金属波纹管,8、钢丝绳,9、第二联轴器的密封壳体,10、轴承座,11、第二联轴器,12、螺旋桨轴,13、球轴承,14、滑动轴承,15、骨架油封,16、螺旋桨,17、第二O型圈,18、第三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柔性轴传动水下螺旋桨推进装置,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耐压壳体1、金属波纹管7、第二联轴器的密封壳体9和轴承座10以及固装在耐压壳体1内的电机2、穿越金属波纹管的钢丝绳8和支承在轴承座10内的螺旋桨轴12,电机2和钢丝绳8通过第一联轴器3连接,钢丝绳8和螺旋桨轴12通过第二联轴器11连接,螺旋桨轴12设有伸出轴承座10的外伸段,外伸段上固装有螺旋桨16,在螺旋桨轴12和轴承座10的外端部之间装有密封件;第一联轴器3位于耐压壳体1内,第二联轴器11位于第二联轴器的密封壳体9内。
上述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在第一联轴器3的一端,钢丝绳8夹紧在第一联轴器3的另一端。金属波纹管7应具有较高的刚度、并且弯折方便,确保在水下不被水压压扁,同时能保证弯曲方便。钢丝绳8的一端与第一联轴器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联轴器11固定连接,同时钢丝绳8穿过金属波纹管7。第二联轴器11的另一端与螺旋桨轴1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未经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11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塔接机构的通信铁塔
- 下一篇:多功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