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0400.5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安赐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轴 系统 同步 运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枢轴应用引动器、反应器和连动器的组合,在操作配合的作业中传递动力,使第一、二轴相对产生同步转动作用的技术手段。
背景技术
应用因外力可往复转动自如的枢轴或转轴,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行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数位取像机、电子书等,使其盖、显示荧幕或观景窗可转动而具有开、闭作用,已为现有技术。例如,中国台湾第97222022号「转轴结构」、第96217011号「枢轴定位构件」、及第98207366号「枢轴结构」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为了使电子器物的显示模块(例如,荧幕)及/或机体模块在使用方面具备有更多的操作模式和应用范围,现有技术也已揭露一种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设置双转轴,使显示模块及/或机体模块可产生不同操作模式或转动角度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第96148572号「超广角双转轴结构」、第99211350号「双枢轴枢纽器」专利案等,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上述实施例在操作、运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课题是,这类枢轴或转轴组件通常应用了多个具有通孔、凹凸定位部的垫片、摩擦片、弹簧等组合在转轴上;转轴两端分别以扣环或固定件固定。以及,配合弹簧的能量蓄积和释放,来达到转轴或枢轴组件转动和定位的作用。基本上,所述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设计和组装配合比较复杂;并且,该垫片、摩擦片的凹凸定位部在常态性的操作配合后,容易产生磨损,影响定位效果的情形。
现有技术也已揭示了一种应用转轮和连动牵引的线材(或传动带)等组件的配合,来传递动力或传动转轴运动。但是,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线材或传动带的组合结构在配合带动操作的过程中,会有动能传递延迟的现象。它的原因包括线材(或传动带)和转轮之间的配合有间隙,造成滑动或作动不确实的情形;线材(或传动带)具有弹性性质、线材(或传动带)和转轮组合的固定结构不理想,使线材负载或传递动力时产生的牵引拉扯现象变大,相对使它们传动位移效果降低,或造成线材从转轮上脱落的情形。特别是,该线材或传动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原先组装时的预设力量会因弹性疲乏而减小,相对使传动机构的同步运动效果降低。
在某些应用的情形中,该线材或传动带产生弹性疲乏的现象比较严重(或在操作滑盖模块运动的过程)时,造成线材或传动带从转轮上脱落的情形,而破坏了上述转轴装置的同步位移作用。
另一个有关上述线材或传动带在应用和制造方面的课题是,线材或传动带在组装的作业中,被要求必需形成紧张的状态;这会造成拉线和组装时,增加品质管控的困难度,无法达到较佳的产品良率和较短的组装工时;相对的,也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为了改善上述的情形,旧法也已揭露了一种应用多个齿轮来传递动力,使双转轴同步转动的技术结构。但是,就像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双转轴上设置多个齿轮传动的结构,无法使双转轴之间距被尽可能的减小,其反应出整个传动装置或结构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或体积。特别是,所述的传动装置被应用在笔记型电脑或小型电子器物上,无法符合轻巧、薄型化的造型设计要求;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在有关转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量该转轴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技术,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范围和组装方面的简便性。
依据上述,该转轴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结构设计和操作技术方面考量了下列的课题:
1.提供一种同步运动装置,配装在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之间;容许操作者只转动显示模块0°~180°时,使机体模块也相对同步转动0°~180°,而使显示模块和机体模块的转动角度总和达到360°;在使电子器物具备有更多种操作模式(或应用范围)的条件下,获得操作简便的作用。同时,增加该同步运动装置和转轴在操作配合方面的同步运动效果和稳定性。
2.考量所述的同步运动装置或传动机构在结构设计上,应撤除现有技术应用多个具有通孔、凹凸定位部的垫片、摩擦片、弹簧等组合在转轴的型态;以及,配合弹簧的能量蓄积和释放,来达到转轴组件转动和定位作用。因此,像现有技术的结构和组装配合比较复杂,垫片、摩擦片的凹凸定位部容易磨损,影响定位效果的情形,将可获得明显的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04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