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拔苗、送苗、落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0366.1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1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亮;向伟;官春云;庞晓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送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钵苗栽植的移栽机械,涉及一种运用在自动移栽机上的拔苗、送苗、落苗装置。
背景技术
钵体育苗技术是一种非传统的常规苗盘育苗的新型育苗技术,育苗移栽具有培育壮苗,解决作物栽培季节矛盾,促进粮油增产的优势。随着钵体育苗技术的发展与日渐成熟,秧苗移栽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机专家与种植户的重视,钵苗移栽机械在国内外取得很大的发展与应用。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2000年以后,随着插秧机技术的日渐成熟及广泛使用,其栽植臂的机构开始在移栽机的取苗部件上得到推广,从而得到了一些插秧机栽植臂衍生的少数的移栽机取苗部件。比如2000年韩国的K.H.Ryu研制了由伺服电机、单片机、视觉系统及其传感装置组成的栽植机机械手,其在室内静态的试验中,取苗成功率已经达到了90%,但该种装置只适宜定点取苗,并不适宜环境复杂的大田作业,可靠性也有待加强。美国Frank W.Faulring等人为实现自动移栽机设计的真空泵式取苗系统。工作原理为:取苗时,苗盘(包括底盘)被整体放入定位装置,随后将底盘抽出,所有钵苗稳稳地落在后备托盘上。后备托盘上有一个落苗口孔连接落苗管,当移动钵苗至与这个落苗口孔相对中时,钵苗在自重力及小电机驱动压缩机产生的吸引力作用下,将钵苗自穴盘成功吸落,经过导苗管后再完成栽植作业。待取钵苗由相应驱动装置依次移至此落苗口孔,继而实现连续取苗。由于所有力都作用在使苗做向下方向的运动,所以在操作中不存在有钵苗侧向翻转等的问题。此操作能够保证较好地达成取苗栽植来实现增产的效果,但是这种移栽机成本高。
目前国内蔬菜栽植全部用人工完成,油菜栽植机几乎是空白,研究工作非常少,就其当前的发展状况,我国油菜栽植机械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国内对移栽机械的研究和开发仿造较多,还没有重大的改进和技术上的突破。几乎所有的钵(育)苗移栽机械都采用人工喂苗。同时,国内的很多专家也开始着手取苗部件方面的研究。比如:2000年华南农业大学的马瑞峻等人提出了一种人机结合的全自动2自由度机械手式穴盘水稻钵苗有序移栽机械的设计方案,由单片机控制的机械手自动地完成穴盘水稻秧苗的有序抛栽作业,自动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其秧夹开启时的可靠性尚未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长期以来国内外农机专家与学者对移栽机械进行研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国内目前市场上出现或者公开的移栽机械的打孔栽植部件仍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研究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能满足农艺要求的新型拔苗、送苗、落苗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加工制造简单,经济性好的拔苗、送苗、落苗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拔苗、送苗、落苗装置,包括安装板和安装在安装板上的对辊拔苗装置、对辊落苗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对辊拔苗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装置输入端连接,所述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对辊落苗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对辊拔苗装置的对辊轴之间间隙为进苗口,所述输送装置的输入端高于所述进苗口,所述对辊拔苗装置将从钵苗输送系统进入进苗口的钵苗由下往上输送到所述输送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套皮带输送装置,两套所述皮带输送装置通过动力装置带动相对运动,两套所述皮带输送装置的皮带在水平面上相对设置,所述两皮带之间设有间隙为传送通;
所述对辊落苗装置的对辊轴之间的间隙为落苗口,所述输送装置的输出端高于所述落苗口,所述对辊落苗装置将从输送装置落到落苗口内的钵苗由上往下输送到地面。
所述皮带输送装置上安装有预紧装置。
所述皮带输送装置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多个引导带轮;所述至少一套皮带输送装置的引导带轮通过压紧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压紧装置使得两套所述皮带输送装置的所述引导带轮相对紧压。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导轨、复位弹簧、柱形管、引导轮套杆支架和支撑架,所述导轨和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引导带轮安装在所述引导轮套杆支架上,所述引导轮套杆支架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并且可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柱形管安装在支撑架上并且设置在支撑架和引导轮套杆支架之间,所述柱形管上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引导轮套杆支架接触,另一端通过套装在柱形管上的套筒挡住;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支撑架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0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