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银行加钞间门禁远程控制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7614.0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4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星;虞伟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盾金融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5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行 加钞间 门禁 远程 控制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银行加钞间门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银行加钞间门禁远程控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它主要的业务范围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为了方便人们自助办理存汇款以及转账业务,ATM银行自助存汇款终端应运而生。为了能够使ATM终端机内有定额的现钞,银行工作人员会定时向ATM机房加钞间添加或回收现金;但是现有的加钞间门禁系统比较简单,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钥匙或门禁卡即可打开加钞间的门,进入人员的身份无需核查,这种门禁系统的漏洞为银行内部人员监守自盗钻空,对银行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对加钞人员实时检查、判别门禁系统是否遭到破坏以及远程实时监控门禁的银行加钞间门禁远程控制管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银行加钞间门禁远程控制管理系统,包括设置在ATM机机房加钞间门上的门锁模块,所述门锁模块分别与设置在加钞间门上的读卡器和设置在ATM机机房内的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网络信号传输模块与内/外网控制模块连接,内/外网控制模块通过信号传输模块与设置在监控室内的监控模块连接。
为了方便对加钞间进入人员监控及身份的确认,进一步地,所述加钞间门上设置有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探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这种银行加钞间门禁远程控制管理系统能够对欲进加钞间人员的身份、进入时间进行判别,能够检测到门禁系统是否完好、探头是否遭到破坏,且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进入人员需通过后台控制系统确认信息无误后,后台控制系统协助进入人员刷卡才能将加钞间门打开,提高了加钞间的安全性,提高了银行财产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银行加钞间门禁远程控制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监控模块;2、信号传输模块;3、内/外网控制模块;4、网络信号传输模块;5、控制模块;6、门锁模块;7、读卡器;8、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一种银行加钞间门禁远程控制管理系统,包括设置在ATM机机房加钞间门上的门锁模块6,所述门锁模块6分别与设置在加钞间门上的读卡器7和设置在ATM机机房内的控制模块5连接,所述控制模块5通过网络信号传输模块4与内/外网控制模块3连接,内/外网控制模块3通过信号传输模块2与设置在监控室内的监控模块1连接;为了方便对加钞间进入人员监控及身份的确认,所述加钞间门上设置有与控制模块5连接的探头8。
具体地,人员在ATM机机房加钞间门外运用读卡器7读卡,此时个人信息通过控制模块5、网络信号传输模块4、内/外网控制模块3以及信号传输模块2传输给后台监控室的监控模块1,并且加钞间门上的探头8对进入人员进行摄像,探头8将照片或实况同时传送至后台监控室内的监控模块1上,后台监控室内监控人员通过探头8对进入人员的进入时间和身份进行核对确认,确认无误后将开门信息传输给门锁模块6,此时加钞间门才可打开,后台监控室内的监控模块1可以对加钞间进行远程控制以及检测门禁系统是否完好。
这种银行加钞间门禁远程控制管理系统能够对欲进加钞间人员的身份、进入时间进行判别,能够检测到门禁系统是否完好、探头是否遭到破坏,且可以进行远程控制,进入人员需通过后台控制系统确认信息无误后,后台控制系统协助进入人员刷卡才能将加钞间门打开,提高了加钞间的安全性,提高了银行财产安全系数。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盾金融安防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盾金融安防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76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车辆用停放制动机构
- 下一篇:拉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