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向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2186.2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2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富成;余自华;肖成义;陈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利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9/04 | 分类号: | H01R3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向片。
背景技术
现有换向器,俗称整流子。是直流永磁串激电动机上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
换向器包括:机械换向器、半塑换向器、全塑换向器。汽车用起动机上采用的换向器主要用机械拱形换向器、塑料换向器。结构上,换向器是几个接触片围成圆型,分别连接转子上的每个触头,外边连接的两个电极称为电刷与之接触,同时只接触其中的两个。
如果没有换向器的作用,那电机只能转不到半圈就卡死了,只能当作电刹车了。利用电机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作为动力,控制起动电阻的大小,达到减少电机起动电流、增加起动转矩,使绕线式异步电念头实现无刷自控运行的装置。它主要由机壳、起动液、动极板、弹簧、接线柱、安全阀、排气阀等构成。该液阻起动用具有起动电流小,起动转矩大,自动适应电源及负载的变化,保护电机等特点换向器是高速旋转的设备,其转子绕组会受到电动力和离心力的作用,虽然一直以来均是在额定参数下运行,但转子绕组与换向器升高片的焊接口处是换向器转子的薄弱环节,且是采用传统的焊锡工艺,结合片间直流电阻测量结果,判断转子绕组与换向器升高片之间的焊接点虚松,致使端部导线疲劳,使接触电阻增大,发热量增加,加速接触面的氧化,使接触电阻进一步增加,发热量进一步增大,如此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换向器转子绝缘在高温下烧损,对地弧光放电,而损毁换向器。换向器解体检查的结果表明,转子绕组的测试有关数据和判断结论准确无误。电机换向器在工作时除了传输纵向电流外,还存在着在短路电枢线圈中进行的电流换向任务。
现有的换向器上的换向片为长方形,换向片之间的间距较小,绝缘性能不佳,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电机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绝缘性更好的换向片。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换向片,换向片包括有一个外钩和两个内钩,外钩设置在换向片的左上端,梯形内钩设置在换向片的中部。换向片中段上下两端均设有一个梯形凹槽,所述凹槽表面覆盖有一层电木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绝缘性能更好,电机使用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换向片,换向片1包括有一个外钩5和两个内钩6,外钩5设置在换向片1的 左上端,梯形内钩6设置在换向片1的中部。换向片1中段上下两端均设有一个梯形凹槽2,所述凹槽2表面覆盖有一层电木粉4。
换向器3上的换向片1之间有覆盖电木粉的梯形凹槽隔绝,绝缘性能更好,电机使用稳定性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利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利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2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