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瓦楞底三角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2122.2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4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钟里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里美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瓦楞 三角 | ||
技术领域
瓦楞底三角锅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扒肘子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要扒肘子讲究皮烂肉酥,品相上讲究上色,烹饪扒肘子需要多道工序,首先加入佐料,然后加水至将肘子全部浸没,再需要较长时间的煮制,如:中国专利申请:一种扒肘子罐头的制作方法,200610015548.9记录了扒肘的制作工艺,要微火煨制至少6小时,再收汤(即将汤大大浓缩至粘稠,才可挂色和入味)。
现有技术存在的困难是,没有专用的锅烹制扒肘子,因为通常所用锅都是圆柱形的,而肘子的投影是近似圆弧三角形,因此,普通锅的空间利用率低,要想使汤汁将肘子完全浸没,汤就变得较淡,煮制时间长,入味慢;煮制收汤时,耗时长,能耗高。如果汤多了,色难于挂上,也难于入味。另外是高度浓缩的汤汁,由于肘子的皮层丰厚胶质物越煮越浓,越是煮制到后期越是容易粘锅底焦糊,不但影响美观,一旦焦糊,将完全变味使烹饪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提高空间利用率,即:可将肘子完全浸没,汤少味浓的锅;目的之二是防止肘子在煮制过程中汤汁越来越浓易焦糊的问题;目的之三是便于清洗;目的之四防止火焰灼烧到耳柄降低耳柄使用寿命(因耳柄大多是塑料材料制作,耐高温性差易老化,直接灼烧,还会熔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瓦楞底三角锅,包括锅体1、左耳柄2、盖钮3、锅盖4、右耳柄5、锅底6、防糊蓖7,其特征在于:锅体1为全等圆弧三角柱体,三个角为圆弧角,左耳柄2位于锅体侧壁的一条边上,右耳柄5位于锅体1的一个圆弧角上;锅盖4为向上凸的圆弧三角盖;盖钮3位于锅盖4的几何中心;锅底6在锅体1的底部,锅底6为直条的瓦楞褶皱形锅底。
2、所述的防糊蓖7为竹子防糊蓖或木质防糊蓖。
3、所述的防糊蓖7为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为圆弧角。
有益效果
瓦楞底三角锅与现有技术相比,瓦楞底三角锅的优点在于:
1、锅的空间利用率高;
2、瓦楞底三角锅用汤量少,节省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3、收汤快,汤汁浓,入味好;
4、锅底6采用瓦楞直条的褶皱形锅底,便于擦洗,洗涤时用抹布沿直条擦拭即可清洗干净。
附图说明
图1:瓦楞底三角锅主视图;
图2:瓦楞底三角锅俯视图;
图3:瓦楞底三角锅局部剖面图;
图4:瓦楞底三角锅A向视图;
图5:瓦楞底三角锅I局部放大带蓖应用剖面图;
图中:1锅体、2左耳柄、3盖钮、4锅盖、5右耳柄、6锅底、7防糊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瓦楞底三角锅,包括锅体1、左耳柄2、盖钮3、锅盖4、右耳柄5、锅底6、防糊蓖7,其特征在于:锅体1为全等圆弧三角柱体,三个角为圆弧角,左耳柄2位于锅体侧壁的一条边上,右耳柄5位于锅体1的一个圆弧角上;锅盖4为向上凸的圆弧三角盖;盖钮3位于锅盖4的几何中心;锅底6在锅体1的底部,锅底6为直条的瓦楞褶皱形锅底。
锅底6采用直条的瓦楞褶皱形锅底,便于撑起防糊蓖;直条的瓦楞褶皱形锅底易于清洗;加工也容易,冲压即可成型。
2、所述的防糊蓖7为木质防糊蓖。
采用木质材料制作防糊蓖,因木质材料的热导率低,用木质材料的防糊蓖7将锅底与肘子隔开,可有效防糊。
3、所述的防糊蓖7为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为圆弧角。
实施例2
1、瓦楞底三角锅,包括锅体1、左耳柄2、盖钮3、锅盖4、右耳柄5、锅底6、防糊蓖7,其特征在于:锅体1为全等圆弧三角柱体,三个角为圆弧角,左耳柄2位于锅体侧壁的一条边上,右耳柄5位于锅体1的一个圆弧角上;锅盖4为向上凸的圆弧三角盖;盖钮3位于锅盖4的几何中心;锅底6在锅体1的底部,锅底6为直条的瓦楞褶皱形锅底。
锅底6采用直条的瓦楞褶皱形锅底,便于撑起防糊蓖;直条的瓦楞褶皱形锅底易于清洗;加工也容易,冲压即可成型。
2、所述的防糊蓖7为竹子防糊蓖。
采用竹子材料制作防糊蓖,竹子材料的热导率低,用竹子材料的防糊蓖7将锅底与肘子隔开,可有效防糊;其次是竹子材料的耐水性好,竹子的生长周期短,属于可再生的资源。
3、所述的防糊蓖7为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为圆弧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里美,未经钟里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2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式分度台工件分离装置
- 下一篇:旋转式分度台工件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