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油风扇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3350.8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3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苑国庆;苏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鹏龙(上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杨东明 |
地址: | 20119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油 风扇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硅油风扇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汽车逐渐的进入千家万户。在汽车中,发动机作为核心部件,为汽车的行进提供动力。在运转的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为了给发动机降温,以便延长其使用寿命,硅油风扇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关键的散热器件,硅油风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甚至整个汽车的性能和寿命。
然而,现有技术中仍然没有相关的检测系统,因而硅油风扇的转速、排风量、噪声系数和耐用度等性能无法进行评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没有硅油风扇检测系统的缺陷,提供一种硅油风扇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硅油风扇检测系统,用于检测硅油风扇,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一基架、一主电机、一传动组件和一检测台,该检测台用于安置该硅油风扇,该基架用于支撑该主电机,该主电机用于通过该传动组件将转动力矩传输至该硅油风扇的转子。
较佳地、该硅油风扇检测系统包括一内温度空气调节模块,该内温度空气调节模块包括一风筒,该检测台设置于该风筒内。
较佳地、该风筒上设置有一个百叶窗。百叶窗的作用是,调节风筒的排风口的大小,进而控制风筒的排风量。
较佳地、该内温度空气调节模块还包括一内鼓风机、一内冷却器和一内加热器,该内鼓风机通过第一气体管道与该风筒相互连通,该内冷却器和该内加热器设置于该第一气体管道上。
较佳地、该硅油风扇检测系统还包括一分隔室,该内加热器设置于该分隔室内,该风筒嵌设于该分隔室,并且使得该百叶窗位于该分隔室的外侧。
较佳地、该硅油风扇检测系统还包括一外温度空气调节模块,该外温度空气调节模块包括一外鼓风机和一外加热器,该外鼓风机通过第二气体管道与该分隔室相互连通,该外加热器设置于该第二气体管道上。
较佳地、该硅油风扇检测系统还包括一检测室,该基架、该主电机、该传动组件、该风筒、该分隔室和该百叶窗均设置于该检测室内。
较佳地、该硅油风扇检测系统还包括一水冷模块,该水冷模块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一水塔、一水冷机和一分集管道,该分集管道用于为该主电机、该传动组件、该内冷却器、该检测台和该检测室制冷。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主电机能够通过该传动组件将转动力矩传输至该硅油风扇的转子,带动该硅油风扇高速旋转,以便测试硅油风扇的转速和扭矩,进而对硅油风扇的转速、排风量、噪声系数和耐用度等性能进行评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硅油风扇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硅油风扇检测系统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架:1 主电机:2
传动组件:3 检测台:4
硅油风扇:5 内鼓风机:6
内冷却器:7 内加热器:8
第一气体管道:9 分隔室:10
外鼓风机:11 外加热器:12
第二气体管道:13 检测室:14
水塔:15 水冷机:16
水流方向:17 分集管道:18
风筒:40 百叶窗: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硅油风扇检测系统的结构如下:
请结合图1理解,本实施例的硅油风扇检测系统,用于检测硅油风扇5,其包括有一基架1、一主电机2、一传动组件3和一检测台4,该检测台4用于安置该硅油风扇5,该基架1用于支撑该主电机2,该主电机2用于通过该传动组件3将转动力矩传输至该硅油风扇5的转子。
为了模拟发动机和汽车的实际工作环境,该硅油风扇检测系统还包括一内温度空气调节模块、一外温度空气调节模块和一水冷模块。上述各模块的具体结构如下:
该内温度空气调节模块包括一风筒40、一内鼓风机6、一内冷却器7和一内加热器8,该检测台4设置于该风筒40内,该风筒40上设置有一个百叶窗400。该内鼓风机6通过第一气体管道9与该风筒40相互连通,该内冷却器7和该内加热器8设置于该第一气体管道9上。
该硅油风扇检测系统还包括一分隔室10,该内加热器8设置于该分隔室10内,该风筒40嵌设于该分隔室10,并且使得该百叶窗400位于该分隔室10的外侧(请同时结合图1-2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鹏龙(上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瀚鹏龙(上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3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