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光电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80114.2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5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4 | 分类号: | H03K17/9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光电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开关,特别是一种红外光电开关。
背景技术
光电开关是传感器大家族中的成员,它把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光的强弱变化转化为电流的变化以达到探测的目的。由于光电开关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是电隔离的(即电缘绝),所以它可以在许多场合得到应用。
常用光电开关按检测方式可分为反射式、镜面反射式以及对射式三种类型。反射式的工作距离被限定在光束的交点附近,以避免背景影响。镜面反射式的反射距离较远,适宜作远距离检测,也可检测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对射式光电开关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监测、自动控制、自动计数等生产领域。
现有的对射式光电开关如图1所示,多为槽型,这种光电开关具有一定的感应盲区,而且槽型感应开关的感应区敞开容易受到外界光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红外光电开关,解决了现有的对射式感应开关存在感应盲区,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红外光电开关,包括壳体、发射器以及接收器,所述壳体的一内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接收器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发射器装于所述壳体的另一内侧壁,并且所述发射器的发射面正对于所述接收器。
优选的,所述壳体外侧面涂有抗干扰涂层。
优选的,所述接收器为光敏条型接收器。
优选的,所述发射器为红外发射管。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有一个通孔,所述红外发射管通过所述通孔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侧壁。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封闭式的壳体,发射器和接收器装于壳体内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干扰,另外通过在壳体外侧面涂有抗干扰涂层,能够进一步降低外界干扰。
二、壳体内侧壁设有凹槽,光敏条型接收器装于凹槽内,增大光感应区域。
三、通过在侧壁上开设通孔,红外发射管通过该通孔安装于壳体的侧壁,能够解决由于发射管发射信号角度引起的感应盲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对射式光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红外光电开关,包括壳体1、发射器2以及接收器3,所述壳体1的一内侧壁开设有凹槽11,所述接收器3装于所述凹槽11内;所述发射器2装于所述壳体1的另一内侧壁,并且所述发射器2的发射面正对于所述接收器3。所述接收器3优选用光敏条型接收器,也可以采用红外接收管。所述发射器2优先用红外发射管。为了提高红外光电开关的抗干扰能力,所述壳体1外侧面涂有抗干扰涂层12,该干扰涂层12选用黑色涂料,能够有效解决外界光干扰的问题。为了提高红发射器2发射出的红外信号覆盖面,实现无感应盲区,我们通过在壳体1的侧壁上开有一个通孔13,所述红外发射管通过所述通孔13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华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801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