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电输出同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69934.1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3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蔺辉;田新锋;张伟刚;曹世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姚敏杰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输出 同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领域,涉及一种输出同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和电任何一种需要提供同步信号的场合的光电输出同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信号的测量及采集过程当中,尤其在高速测量和采集或者多路采集与测量当中,为了使测量或采集能够与信号同步,及时准确的获得信号,需要由专门的同步装置发送开始测量或采集信号,当设备在收到这一信号后,开始采集,达到与信号同步采集的效果。如若同步出现问题,则会出现信号采集不完整或根本无法采集到任何信号,使采集系统无法完成采集功能。
通常的同步信号发生装置只能单一频率的同步信号,且同步信号驱动能力有限,适用的场合较少,对于接收不同信号的装置需要同时具备光和电两套同步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出功率大以及驱动能力强的光电输出同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输出同步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光电输出同步装置包括电源、CPU、串口通信接口、频率占空比输入端以及电信号输出端;所述电源、串口通信接口、频率占空比输入端以及电信号输出端分别接入CPU。
上述电信号输出端是一路或多路。
上述光电输出同步装置包括还包括电光转换器;所述CPU通过电信号输出信号端接入电光转换器。
上述CPU是51系列的CPU或与51系列相兼容的CPU。
上述CPU是51系列的CPU时,所述CPU是89C51或89C52。
上述电源的电压是220V。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同一套同步系统中同时提供光、电两种模式的同步信号,可同时满足需要以上两种模式的同步场合。本装置采用220V电源供电,且输出功率较大,驱动能力强。本实用新型将光电两项输出同步装置,需要的器件不多,电路设计不复杂,通过CPU及其外围电路的搭建,再通过电信号/或电转光信号的多路输出,便实现了电/光多路同步系统,再通过单次及多次触发按钮的选择,又实现了单次及多次触发功能,同时又通过对输出频率和占空比的选择,更加大了输出信号的选择范围,使其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电输出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电光转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输出同步装置,该装置包括硬件与软件两部分(图中所示是硬件部分),整个装置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电输出同步装置包括电源、CPU、串口通信接口、频率占空比输入端以及电信号输出端;电源、串口通信接口、频率占空比输入端以及电信号输出端分别接入CPU。
电信号输出端是一路或多路。
参见图2,光电输出同步装置包括还包括电光转换器;CPU通过电信号输出信号端接入电光转换器。
CPU是51系列的CPU或与51系列相兼容的CPU;CPU是51系列的CPU时,CPU是89C51或89C52。
电源的电压是220V。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CPU(包括51系列如89C51、89C52以及其他一切与51系列兼容的CPU),供电电路,及电信号输出电路/光信号输出电路,软件部分由实现整个功能的代码组成。整个装置的功能及实现如下:同步装置在上电后进入默认的单次输出状态,即通过外部触发按键实现光/电同步信号的单次输出,若要进入自动连续信号输出状态,则需按下连续同步信号输出的按钮,整个装置即可进入自动连续状态。另外整个装置上电后默认连续同步状态的同步频率为1kHZ,且占空比为1:1,通过手动调节频率按键的加减档位,可将频率在1HZ至2kHZ间,另外通过对占空比按钮的加减档位调节,可将占空比在1:1-1:10之间选择输出,另外通过观察频率、占空比的显示,可清楚的了解整个装置的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699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